1月28日,春节假期结束复工首日,经济大省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出路”,为经济发展描绘奋进蓝图。也是在这一天,重庆市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
开局即提速,起步即冲刺。新春伊始,“坚定信心、顽强拼搏”的号召发出。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部署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等明确信号。
放眼全国,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一个个重大项目火热推进。让我们走进忙碌的春耕一线、热闹的就业现场、繁荣的文旅市场,感受涌动的经济活力,触摸强劲的发展脉动。
春耕备耕一线——
冬闲人忙新“丰”景
“今年我种的500多亩油菜长势不错,等收了油菜马上种优质稻,品种我都选好了。”在湖南省湘乡市金薮乡辅正村,种粮大户李俊德仔细察看油菜长势,面露喜色。
这个冬天,很多像李俊德一样的“新农人”一边冬种,一边维修保养或添置农机、修缮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广大农村呈现一派“冬闲人忙”的景象。
李俊德常说,自己的住房不大,“机房”很大。“机房”里,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一应俱全。湘乡市泉塘镇种粮大户舒纲举说,现代化农业机械是种粮大户的“命根子”,大家都潜心钻研农机驾驶和维修技术,以及农用无人机航线规划、避障和飞行作业技术。现在的种田能手,个个都是农机操作高手。
在湘潭县分水乡分水村热火朝天的冬修水利现场,村党总支书记左新军介绍,近两年,分水村在农业部门指导下,推行“统一农机和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回收利用秸秆,农户分散经营管理受益”合作经营模式。农户育秧、农资采购、农机租赁等负担大为减轻,加上项目资金支持、秸秆回收等收益,平均每亩降低成本近500元。“今年,我们村跟企业签了1200亩的种粮订单,大家的劲头更足了。”左新军说。
“师傅,这边的地还没整平,要加快进度!”在湘乡市梅桥镇,种粮大户陈存新站在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边大声呼喊。在100多亩的田地上,旋耕机、挖掘机等设备穿梭往返,平整田地、填沟平垄,把“小田变大田”,下一步将重建水利设施,配套修筑机耕道。
“去年湘乡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配套资金支持,这让我下定决心投资。”陈存新向笔者介绍他开春后的盘算,“除了种好合作社田地,我们还要拓展建设秸秆回收中心、集中育秧中心,延长大米精加工产业链,未来种粮的收成会越来越高!”
(苏晓洲、谢 奔)
相关链接
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眼下,全国春耕备耕工作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为确保我国今年粮食丰收做好充足的准备。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6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4成。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冬小麦冬油菜面积增加、长势正常,春播粮食意向面积稳中略增,粮油生产和春耕备耕总体形势较好。
就业招聘现场——
直播带岗“云”求职
2月4日正逢立春,在辽宁省沈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3年首场招聘会热闹开场。7000余名求职者穿梭其间,面对面咨询。现场“带岗”直播同步进行,数万人线上选岗。
40岁的关复友从事焊接工作近20年,一大早他便从抚顺市赶来寻找心仪岗位。“这里焊接类岗位多,薪资高。我想今年出来闯一闯,增加收入。”关复友说。
与求职者同样忙碌的,是穿梭在人群中的“带岗”主播。“没有夜班,地点就在沈阳”“这家企业岗位在12号链接”……面对镜头,主持人详细回答网友提问。当天,直播间共吸引3.2万人次在线观看,线上投递简历。
“今年招聘会比往年早一个星期。”招聘会负责人赵晓峰说,每年春节过后都会迎来一波求职高峰,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也愈来愈旺盛。
在沈阳某机械企业的展位前,求职面试的大学生络绎不绝。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设计、工程师等技术型人才的招聘力度。22岁的唐子健是沈阳市一所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招聘会上,他向几家机械加工企业投递了简历。“这些企业和我的专业对口,虽然从学徒工做起,但发展前景好,工资也不低。”
该产业园负责人马晓明说,除了举办招聘会,产业园还与周边城市共同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广纳企业与人才;把直播间“搬进”各大企业,通过主播体验式“带岗”,实现求职与招聘的“双向奔赴”。
招聘会当天,该产业园还与15家现代化都市圈企业代表签订“共享用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零工就业的供求信息共享。2月4日,在沈阳市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上,有494个项目集中签约。“项目多,用工旺,我们就业服务也得跟上,帮助大家好就业、多增收。”马晓明说。
(武江民、赵跃泽)
相关链接
近日,各地劳动者加速返岗复工,劳动力市场日趋活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帮扶,预计一季度共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5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随着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改善,特别是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加快恢复,各行各业用工需求逐步恢复扩大,为稳定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新动能的快速发展也持续创造更多新的工作岗位,成为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推力。
文旅市场复苏——
“冷资源”变“热经济”
“女儿今年5岁了,没见过这么厚的冰,这次真的圆梦了。”从浙江宁波一路北上,游客张鹏一家三口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游玩。在黑龙江省,各大冰雪景区游人如织,为经济发展增添信心与力量。
今年冬季,黑龙江省成为“冰雪游”热门目的地。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介绍,全省抢抓机遇期,升级冰雪旅游体系,打造滑雪旅游度假区、冰雪互动体验区、冰雪民宿集合区等新地标,构建起全域冰雪产业新格局。
正值北京冬奥会后首个冰雪季,七台河市掀起“探秘冬奥冠军城”的旅游热潮;齐齐哈尔市推出“雪地观鹤”旅游项目,门票预售额日均超过10万元;黑河市着力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品牌……各地纷纷推出多样冰雪活动,推动冬季文旅市场复苏。
夜幕降临,雪花点点,大红灯笼点缀着洁白的“雪蘑菇房”。伴随锣鼓声声,游客纷纷加入东北特色大秧歌队。在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双峰林场雪乡景区,日接待游客最高达1.4万人次。
为了给游客更加温馨舒适的体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对景区内设施进行智慧改造。游客可通过手机小程序“分时预约”,还可扫描景观解说牌上的二维码“边听边看”。园区内的商业服务空间可供游客随时取暖、休息。
“人气回来了,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一家极地公园的负责人说,春节假期结束,游客量依然不减。从四五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其中不乏外国游客。
谈及未来,何晶说,全省将进一步积极整合优质冰雪资源,培育冰雪龙头企业,加快冰雪旅游设施智慧化升级改造,持续推进旅游与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杨思琪)
相关链接
春节期间,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今年元宵节适逢周末,文旅消费继续释放长尾效应,再掀消费热潮。各地文旅部门推出一揽子旅游惠民措施,突出文化展示,打造本地文旅品牌。同时,引导相关企业、商户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带动消费回暖。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扩大内需的中长期规划方案,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出一系列安排。这些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将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我国消费市场和消费规模将稳步恢复和提升。同时,“互联网+”“数字+”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绿色、健康、文化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