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昌琼的初识,缘于一次到这个海防连检查工作,我吃了他做的包子。皮松软、馅鲜美,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桌上其他饭菜也很美味可口。当时我就想:这个连队的炊事班班长有两把刷子,这个连队的官兵有口福。
又一次到这里检查,我见到了张昌琼的“真容”——黑脸剑眉,身材精壮,眉头紧锁成“川”字,领章上挂着两道粗拐。那会儿,张昌琼正因工作上的事批评班里战士,语气十分严厉。我又想:这个老班长,年轻战士们见了估计都得发怵。
这次采访中,我和这个连的下士张桃聊起了张昌琼。张桃曾是我带过的新兵。我说起自己对张昌琼的印象,他却说:“老指导员,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年轻战士都爱和‘老炊’一块儿玩。”
张昌琼是连队兵龄最长的军士、“岗龄”最长的炊事班班长,年轻战士便给他起了“老炊”这么个外号。
等到深入采访了张昌琼,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很细心的老班长、有耐心的带兵人。
刚开始,张昌琼有些放不开,我便以吃过他做的包子为由头引他开口。他顿时来了劲,和面的温水要多少度、面粉和温水比例是多少、发面揉面到哪个程度、每个包子用多少克面团……他恨不得现场拉开架势手把手教学。
“连队每名战士喜欢吃什么菜,没人比我更清楚。”打开了话匣子的张昌琼和我谈起自己的工作。问他怎么才能抓住大家的“胃”,他说,新兵下连第一天,他都会拿小本记下大家的籍贯、问清他们的口味。
这个海防连的战士普遍爱吃辣,但有的义务兵不大适应。每顿做几个辣菜、辣椒放多少,把握好这个度对炊事员来说并不容易。每天吃饭,张昌琼都要到饭桌旁转转、到泔水桶边瞅瞅,问问口味合不合、看看菜量够不够,这样下一顿饭该咋做,心里就有数了。
上等兵顾铭杰被张昌琼一碗甜姜汤打开心扉的故事还有后续。张昌琼说,打那之后,他时常找小顾聊天、谈心,帮他一点点解开心结。张昌琼专门协调和顾铭杰站同一班夜哨,还带着他训练,克服对400米障碍的心理恐惧。等顾铭杰调到炊事班后,他又手把手教他备菜、做菜。如今,顾铭杰已经顺利“出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粗粗算下来,帮助顾铭杰适应连队生活,张昌琼前后花了近9个月时间。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他对年轻战士都格外有耐心。问及原因,他回答说,在他看来,这些年轻战士就像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对自己的家人还能没耐心吗?”
当时,一句话在我脑海里浮现:带兵千万招,真情第一招。我们常说“以情带兵”。什么是情?在我看来,是对连队自发产生的真情、对身边战友自然流露的亲情。感情越真实,兵心就越暖;关系越紧密,官兵就越亲。
采访时,每个战士都能随口说出几件“老炊”的暖心事。张昌琼的做法,并非轰轰烈烈,却包含着涓滴细流的关心和竭尽所能的帮助。
带兵人都想抓住战士们的心。怎么做?无他,惟诚而已。带兵人把对战士的关爱化作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才能让战士心无旁骛投身单位建设,让连队、班排凝聚成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战斗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