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反映的是群体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当前,部队军事训练不断走深走实,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马太效应”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军事训练中的“佼佼者”越练越强,在各种磨练中拔节成长,个别带兵人也习惯于将战士“拨堆分类”,把更多机会留给“佼佼者”,致使“佼佼者”的表现蒸蒸日上,“平平者”的成绩却止步不前。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个体功能的发挥往往会影响制约整体功能。战斗力建设也是如此,训练时的任何一处短板弱项,都有可能在作战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作战结果。16世纪,西班牙无敌舰队对自己火炮射程近、威力小、精度差的短板视而不见,仍迷信于近战、接舷战的长处,结果在与英国的海战中惨败。未来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各作战单元、要素相互关联、环环相扣,任何一级“掉链子”都可能造成全局被动,甚至导致彻底失败。因此,在战斗力建设中,广大官兵要善于拉长长板,补齐短板,使部队整体状态达到最优。
一时落后者当把步子迈得更大些。因为机会和岗位的差异,军事训练中一时落后者极易陷入“弱者不练、不练者越弱”的恶性循环中,导致一些人见到任务来了就躲,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应该认识到,军事训练如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落后,前进速度慢了照样会落后。在大力倡导凭本事立身、靠实绩进步的环境氛围中,如果不积极努力在实战实训中提升素质,就无法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未来战场上,等待自己的只会是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佼佼者”要不断归零迎接新的挑战。今天训练场上的领先不代表明天战场上的胜利,过去打赢对手不等于未来也能战胜敌人。如果总是沉浸于过去的成绩,必然在不知不觉间被对手超越,被敌人打败。只有眼睛始终盯着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超越,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多一些底气、多一分胜算。
当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防止训练中的“马太效应”,不是搞平均主义。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用好“马太效应”的正面效果。官兵争先进、当标兵,要下很大的功夫、流更多汗水,此时要发挥“马太效应”的正向激励作用,支持鼓励他们勇攀高峰,再创辉煌。同时,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时,也要考虑到各方面适度平衡,有意识地做一些限制“马太效应”副作用的工作。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关注大多数,特别是对可能掉队的人员更要用心帮带,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他们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提高能力素质。领导干部要明白,抓典型是为了以点带线、带动一片,只有每个连队、每名官兵都努力站上强军舞台的“C位”,人人经风雨、长见识、强素质,部队才能提升打赢底气,增加战场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