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深夜,粤东山地,第73集团军某旅首长机关进行指挥编组作业。接到上级命令后,合成二营营长王剑迅速指挥部队完成集结,向预定地域机动。途中,他们借助地形掩护从“敌”防守间隙穿插而过,并对其纵深中枢节点实施破袭。
“发现‘敌’无人机侦察”“前方遭遇小股‘敌’袭扰”“突击车底盘出现故障”……车辆编队向“敌”纵深地域行进途中,导调组突然给出连贯特情。
“反无人机小队击落驱离,警戒一组、二组前出歼灭。”根据作战预案和演练经验,王剑果断下达指令。各小组分头行动,快速前出处置特情。
维修保障分队排除车辆底盘故障后,编队继续行进。孰料,他们赶到预定地域后不但没有找到破袭目标,反而遇到“敌”炮火打击。编队遭“敌”重创,导调组判定“任务失败”。
“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王剑不禁心生疑惑。
“战场态势千变万化,若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顾此失彼,甚至忽视了重要目标,必然会影响作战全局。”导调组详细解释了其中缘由,“遂行纵深破袭任务时,快速隐蔽毁伤‘敌’重要目标是基本战术要求。‘敌’无人机侦察和袭扰连贯出现,意味着其加强了警戒力量,编队存在暴露风险。此时,若将精力集中在维修故障车辆上,而不是快速完成目标破袭,敌人就可能趁机转移目标,并做好火力反制准备。”
听了导调组的解释,王剑表示心服口服。
“教训给人深刻启示,指挥员在战场上必须强化作战思维,善于着眼全局考虑问题。”该旅领导复盘总结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切实树牢向战为战、从难从严的导向,严格按实战标准锤炼提升指挥员战场决策能力。
为此,他们在演练中注重设险条件、设难环境,通过叠加复杂特情、反常特情锤炼指挥员应变能力;常态化组织首长机关开展作战研究,针对不同任务类型组织课题攻关,并逐步完善战法特情库;定期组织战例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指挥员战场指挥的灵活性、科学性。
“通信遭遇电磁干扰”“‘敌’机降分队渗透”“前方遭遇雷场”……近日,该旅首长机关再次组织指挥编组作业。面对导调组设置的难局险局,各级指挥员综合各方信息研判战场环境,沉着冷静、从容应对,科学指挥所属力量顺利完成任务。
短 评
练精“对应变化的艺术”
■杨 明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是充满“盖然性”的领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交织作用于战场,若把平时训练时的处置方式直接带入战场环境,未必管用。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战争态势,指挥决策必须因时因势而变,方能保持战场主动。或许正因为此,指挥决策常被看作是“对应变化的艺术”。
指挥编组作业作为首长机关指挥全局的战斗预演,是磨砺各级指挥员战场临机决策能力的“考场”。想要制胜未来战场,平时就应注重把指挥员置于复杂战场环境、危局险局难局中历练,少一些捷径,多一些苦功;少一些固有套路,多一些敌情意识;少一些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多一些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才能切实练精“对应变化的艺术”。
练精“对应变化的艺术”,还要善于摆脱陈旧的思想观念或既有模式的束缚,注重培养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培养洞察斗争双方时与势的微妙变化、发展趋势,找准用好能够扭转局势的战略支点。尤其是当形势任务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指挥员要善于因势利导、及时调整部署,积极以变应变,把日常训练与实际作战对接起来,不断提升决策指挥和战场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