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家乡,就是我们守护的地方


■本报记者 康子湛

今年春节,第78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李建召惊讶地发现:跟着自己在驻地长大的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东北人。

年前,李建召把儿子送回河南老家陪伴父母。电话里,儿子委屈地说,爷爷家里吃不到冻梨,父母则是一脸不解地问:梨冻了还能吃吗?

听着儿子开口时快要溢出屏幕的东北味儿,李建召回想起前些年自己休假回家,也曾被老同学调侃,说的是“东北味河南话”。

每每听到家里人调侃,说自己和儿子都已经变成了东北人,李建召反而觉得很高兴。

“只有对一个地方有强烈的认同感,才会接纳那些风俗习惯并且变成自己身上的印记。” 李建召说,这恰恰说明,他驻守并热爱的这片黑土地,也正被自己的家人接纳着、喜爱着。

对于李建召5岁的儿子来说,父亲的第二故乡本就是他的家乡。

一首古谣这样传唱:当汗水灌溉在脚下的土地,再遥远的地方也会变成家乡。新春佳节,无数的中国军人正驻守在他们日夜挥洒汗水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乡在远方,可他们却说,家乡就在脚下——

“哔,哔……”导航机发出富有节奏的识别信号,空军某场站一级军士长刘继凡坐在值班桌前,认真登记:装设备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可以保障飞行。

窗外,雪花翩翩飘落,22岁的上等兵张景深正踩着椅子挂灯笼、贴春联。这是他在部队过的第二个春节。

看着眼前年轻的面孔,刘继凡低头算了算日子。从他20岁来到台站驻守,这已是第27个年头了。在这个台站里,刘继凡度过的日子早已超过了在家乡生长的时间。

有人对刘继凡开玩笑,说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一级军士长”。

说孤独,确实孤独。这个小小的台站,长20米宽20米,一个老兵带着两个新兵。

说孤独,也不孤独。在这里,刘继凡长了一身本领,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兵王”。在这里,刘继凡见证并保障了一代代新型战机呼啸升空。

20多年,冬去春来,刘继凡见证了小小台站一点点翻新,小院也一天天变得更加热闹。

后院菜地里的土,是刘继凡刚来台站那年一推车一推车推来的;鸡棚里的每一只母鸡,都由他亲自去农贸市场挑选;捡来收养的小狗去年住上了砖房,样式由他亲手设计……

“这里,早就是我的家了。”刘继凡深深地扎根在这里,鬓生白发,乡音已改。

对于军人来说,家乡的坐标,不只是当年那个出生的地方。

它可以是亲手建设得越来越好的营区,是常年站岗的哨位,是身边并肩前行的战友;它可以是营门口的那棵笔直的白杨树,是演训沙场上耸立的铁塔,是营区后院的一片竹林,是身处的一方船舱……

家乡,就是我们守护的地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