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聆听“开局之年”春的脚步

——2023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一览


■本报记者 张轩玮

春节假期过后,各地企业纷纷开工生产,开足马力赶订单,力争首季“开门红”。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大力发展多肉植物特色种植,推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喜迎新春,各地书店装点一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图为1月26日读者在敦煌书局阅读。
近年来,河北省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新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发展,为能源产业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写在前面

地方两会常被视作全国两会的“序章”。

今年1月,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各省区市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点任务,结合区域实际推出新举措、谋划新布局,将党中央决策部署细化为“施工图”、描绘出“实景画”。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让我们聆听各地“开局之年”春的脚步,聆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铿锵足音。

稳增长

扩内需促消费传递信心

春节假期结束,年味儿还未散去,从城市到农村、从车间到田间,已重现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云南、重庆等地加开复工专列,助力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广东深圳科技馆新馆建设现场,施工作业有条不紊,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各行各业劳动者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地着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围绕投资、消费、出口、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系列新举措。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将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信心摆在突出位置。

目前,31个省区市均已披露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其中,多数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并拿出相应配套措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对于这个“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增速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有机衔接,有利于引导各方将精力集中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6%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是一个为完成中长期目标奠定基础的增速,有利于四川更好落实国家战略、扛起大省重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新年伊始,江苏省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开工,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除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传统基建项目外,推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的新领域也成为发展重点。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贵州将继续深耕数字“蓝海”,抓住“数据”核心生产要素和“算力”核心生产力,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人们走亲访友、购物旅游,市场消费回暖、信心提振。今年,多地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

2022年底,海南离岛免税跨年消费季活动正式启动,12家离岛免税店携手推出“免税年货节”“快闪迎新”等促销活动,成为吸引国际消费回流的重要窗口。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消博会为平台打造不落幕的全球消费时尚展示引领地。

在北京市人大代表白凡看来,年轻人“接棒”年货采购、成为消费主力,消费场景也需要融合智慧城市、数字5G等科技手段应用,打造新体验、新业态。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

乡村振兴

“土特产”大文章惠农暖心

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中的新面孔,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全刚一直关注共同富裕的相关议题。为此,他开展多轮调研,聚焦用好金融杠杆促进乡村振兴形成建议并提交大会。

作为共同富裕的“探路先锋”,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4缩小至1.94以内。近年来,浙江农行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抓取,为328万户农村家庭建立信贷档案。以此为基础,银行推出自动授信、自助放款的“惠农E贷”。农民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在田间地头就能轻松拿到惠农贷款,实现“一次都不跑”。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地方两会,乡村振兴依然是高频词。各地代表委员针对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纷纷建言献策。机械化、产业融合、科技进步、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围绕这些关键词,多地致力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

“加快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县漫湾镇镇长阿君一边聆听,一边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写下标注。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云南省提出,重点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持续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政协委员杨四龙带来一份提案,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抓手,走出一条农旅融合互促发展的新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安置区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山东省60万名黄河滩区居民迁入新房,喜圆“安居梦”。今年,“加强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扶持,让滩区群众实现‘致富梦’”也专门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黄河大集”弥漫浓浓烟火气。

精神文明

文旅融合唤醒千年传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张金萍认为,追求高品质生活切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应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作贡献。

江苏省将“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近年来,由南京博物院策划推出的诸多展览和文创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走进博物馆。“不少观众穿着汉服或旗袍逛展,大家都说这里的展品有创意。”张金萍说,数字技术打破展品与观众之间的“那片玻璃”,沉浸式体验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好看又有趣”的传统文化。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未来5年将全力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省美术馆、省非遗数字博物馆、省文化馆新馆和多个富有山西特色的标志性专题博物馆,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体系化,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新疆提出,开展“石榴籽”小分队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快推动“文化大院”示范点建设,新疆博物馆新馆、新疆美术馆建成使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地方两会上,各地多措并举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越来越多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2022年,壮游大运河研学(一期)项目通过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素质学分认定,成为面向基础教育开放的非学历教育课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上线,推出“大运少年”模块,初步建立运河文化教育知识图谱,让运河文化滋润青少年心田。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一步将编制长江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系列会展品牌。

生态文明

“双碳”目标牵引绿色转型

“我的村寨是一个依山傍水、多民族聚集的传统村寨。多年前,亚洲象走进我的村寨,我们就成了好朋友。”《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一名云南姑娘分享与亚洲象做邻居的故事,赢得现场代表的热烈掌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逐渐由蓝图变为现实。“这5年,生态环保力度空前、美丽云南享誉世界。”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道,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阶段性目标,“湖泊革命”攻坚战全面打响,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步向好。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行动方案,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带给群众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今年地方两会,京津冀三地均将“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京津冀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扭转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雄安新区致力打造布局合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北京市大气环境治理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样本……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地方两会期间,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各地加快部署推进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寒冬腊月,在山西某能源企业,两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力运行。“我们现在的度电煤耗为286克,在同体量的电厂中走在前列。”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先后实施燃煤余热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及综合利用、智能化燃料管控系统等项目,推进节能减排。

能源大省山西着眼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明确到2027年,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5%左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

作为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现阶段新能源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风口”,将加快大型风光基地等场景项目建设,“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本版照片均来自新华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