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抒写春天的诗行


■褚振江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桃红又是一年春。睹物识时移,故历代文人墨客对新春多有吟咏之作。辞旧迎新,重温时光的流转,品读春天的诗行,领略文化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趣。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一元复始,日暖氤氲。唐人方干《元日》中的诗词描绘的正是新春来临的气象。“调、舞”二字,形声兼具、传神鲜活,对春天的喜悦溢于诗行。“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人叶燮的《迎春》诗,生机淋漓、涤荡心灵,活泼泼的画面感如在眼前。“一回春到一回新”,诗人们喜爱的清秀绮丽正是早春景致。特别是唐人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细腻动人,早春特有的美韵和诗人的敏锐扑面而来。

春风初破冻。“江山迟日丽,春风花草香。”一剪春风,大地解冻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正如清袁枚《春风》中的诗句所言,“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一树春风千万枝”“春风如醇酒”“放杖溪山款款风”等诗句,情怀高致,风华自雅,同样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南朝何逊《咏春风》曰:“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诗人情感饱满,把春风的柔和之态写得栩栩如生,缕缕可闻。宋代大儒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唤醒万物的春风,感情真挚沉厚,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始的,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冲破冬的封锁。“春风吹又生”是生命的风;“春风知别苦”是离愁的风;“春风一夜吹乡梦”是思念的风。风从哪里来,春就在哪里。

春花向阳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春在无数的轮回中从未见衰老,永远是花红柳绿。元人贯云石《新水令·皇都元日》云:“梅花枝上春光露,椒盘杯里香风度”,用梅花点染出春景,生机盎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春梅绽放,带着独有的暗香,为寥落寒冷的天地增添了几分色彩。陆游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之句。“风信”即“信风”,是应着花期时令吹来的风。一番风来,吹开了应季的花,古人从中挑选花期最准确的一种花作为这一节候的代表,称为“花信风”。北宋诗人林逋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被誉为咏梅绝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是元代王冕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诗思妙和,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春雪翩翩落。它们来自冬天的深处,不染尘埃,了无杂质,成为文人寄托情思的意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诗人岑参描写雪后漫山玉树琼枝的美景;“开门枝鸟散,玉絮堕纷纷”,是司马光在雪后捕捉到的“推门惊飞鸟,落雪亦轻盈”的空山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描绘的北国壮丽风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代韩愈于常景中翻出新意,用浪漫主义笔法把春雪刻画得独具风采,意趣无穷。元代诗人刘因也有妙句:“道边残雪护颓墙,墙外柔丝露浅黄。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冬春之交,残雪拥着倒塌的墙垣还在“负隅顽抗”,然而春意还是顽强地染在柳丝之上。

春雨润如酥。蒙蒙小雨,曼妙清新。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密的雨,悄悄潜入夜幕,使土地和枝干得到了从外到内的润泽。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语言浅近通俗,风格平易自然。诗人听尽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声,清早听到小巷深处传来的杏花叫卖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代志南的诗句,从人的触觉直言春风徐来,空气馥郁,细雨沾衣,不觉有一丝寒意,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春光正当时。“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竹笋破土赖己力,大地律动是春声。伴着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神州大地传递着春雷开新宇、万象始更新的豪迈气象。看,机场跑道上昂起了双翼,港湾里扯起了风帆,列车轰鸣着出站……龙腾虎跃,气冲霄汉,一派火热的烂漫春光。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歌咏春天,就是歌咏生命;拥抱春天,就是拥抱希望;迎接春天,就是迎接新一年的奋斗生活。让我们从充满希望的起点出发,“为言今岁胜去年,来岁应须更胜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