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过年记忆


■朱金平

人生总有许多难忘的时光,春节的喜庆、热闹、快乐早就填满了记忆。作为一个在军营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兵,我感觉自己最难忘的春节是40年前在基层部队度过的。那时,我在一个连级单位的海军某导航台担任文书兼通信员,部队驻扎在三面环海的半岛。虽然那时候基层部队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但独特的过节方式却让官兵充满欢乐。

慰问信

每当春节的脚步临近,我都要受命代表导航台向全体官兵家里发一封慰问信。文字由我起草,经台领导修改。信里的内容,从国际形势说到国家建设成就,从部队的发展变化说到个人的成长进步,感谢官兵的父母家人对孩子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支持,最后祝他们春节快乐!

虽然慰问信有统一的文字,但又留下针对不同对象的空白,待刻印出来后单独填写。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慰问信要用蜡笔刻好,再通过油印机印在一张张信纸上。每张慰问信上面,还有我事先刻印上去的红灯笼、海浪与海鸥的图案,既有过年的氛围,又有海军的特色。制作完后,我和战友拿着花名册与官兵一一核对邮寄地址,以确保春节前能寄到。慰问信邮寄都是用部队统一印制的牛皮纸信封,底下有一排部队代号的红字。

那时部队官兵与家里很少联系,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信件几乎是唯一的方式。大家都重视这样的慰问信,它是沟通部队、官兵与家乡亲人的纽带桥梁。虽然许多官兵过年不能回家,但见字如面,父母收到部队的慰问信,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可以缓解相思之情。有些家属还会给我们回信表达感激,那些写得特别好的家长回信,台领导常亲自在饭前广播朗读,又给官兵和部队增添了一份节日快乐。多少年以后,许多官兵家里还保留着这些慰问信,成为他们军旅生涯的光荣见证。

炒花生

过年了,台里按惯例要给官兵发点年货。那年导航台菜地里种的花生大丰收,一直存放在仓库里,为的就是过年时分给大家。于是炒花生就成了炊事班的一件大事。

怎么炒呢?全台六七十号人,那几麻袋的花生要炒起来并不简单。不过此事难不倒负责分管伙食的副台长。他找来几块大石头,在一块空地上摆成三角形,炊事班搬来一口闲置的大铁锅搁上。炒花生要用沙子,不用找,那里地下的土都是沙子,挖一锹洗干净放在锅里就行。随后,炊事班的战士捧来烧火的木疙瘩,往石头缝里一放就点着火了。待锅里沙子热了,就倒上花生,锅铲也不需要,洗净的铁锹就能当锅铲。

铁锅的四周围满了训练结束过来看热闹的战士,大家叽叽喳喳,一片欢声笑语,分年货的快乐从花生下锅起就开始了。有战士说,花生外面变得焦黑,就说明熟了。副台长用铁锹从锅里铲出一铲子花生,往身后的地上一撒说:“都来尝尝,熟了就炒第二锅啦!”大家七手八脚地拿起花生,你一个我一个,吃得嘴上黑乎乎的,像突然长出了乱草般的胡子。欢乐的笑声,在营房上空久久回荡……

会餐

会餐,在基层连队是春节的重头戏,通常放在大年三十晚上进行。平时大家的伙食比较寡淡,对除夕会餐就特别期待。为了此次聚餐,炊事班的同志早早就开始准备,可那时冬天的菜窖里只有大白菜和大白萝卜。岛上资源匮乏,能买到的只有鱼肉。

会餐前,战士们照例在饭堂前唱首歌,然后迫不及待地涌向自己固定的饭桌。虽然餐桌上五颜六色,但细看也很简单:西红柿拌白糖一个菜,白菜心切碎浇上酱油一个菜,地瓜粉丝炒肉末一个菜,红烧白萝卜一个菜,醋熘海带丝一个菜,花生米一个菜。再就是岛上常见的海鱼、鱼干,经炊事班同志的巧手制作,变出了许多花样。要放在今天来看,这样的菜太简单了,但那时对官兵来说,真算得上美味佳肴了。

一次过年会餐,大家吃得正高兴,台领导一个个桌上给大伙敬酒。一个小战士激动得站起来,不小心撞到了桌子,餐桌上的碗碟掉在地上摔碎了,发出刺耳的响声。饭堂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那个战士不知所措。台长马上笑着圆场:“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大家又轰地一下笑了,会餐继续进行。

包饺子

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过去一直是不少基层部队的传统。官兵都喜欢吃饺子,可包一顿饺子并不容易。那时商店里没有现成的饺子出售,也没有现成的饺子皮和肉馅卖,面要靠炊事班和,馅也要靠炊事班来剁。平时,炊事班加加班,再加上各部门帮厨,也算不上太忙。但春节情况就特殊了:炊事班大年三十忙早饭、忙中饭,更要忙年夜饭,第二天大年初一的饺子就来不及包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台里决定,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提前40分钟开始,然后以分队为单位,把面和馅带回宿舍自己包。当然,包饺子的面团和饺子馅还是由炊事班的同志提供,因为那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

于是,年夜饭后,官兵集体上阵包饺子。各宿舍里,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大家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会包饺子的北方兵此时大有用武之地,有的战士手里像变魔术般一下能擀出四五张饺子皮来,灵巧地甩给包的人。每个人的洗脸盆又发挥作用了,包好的饺子都放在里面。包到最后,大家的手上、胳膊上、脸上全是面粉。谁的脸上干净些,就有人马上给他用面粉“化妆”,顿时引来笑声一片。

人多好干活。第二天一大早,各分队就把包好煮熟的饺子送到各自的餐桌上。这无形之中变成了一次包饺子比赛:看哪个部门包得快、包得多、包得好看。虽然大伙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包出最好的饺子,但毕竟是一双双摸枪的手,包出来的饺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有的在锅里已经变成了“片儿汤”……

时至今日,那碗不同寻常的饺子依旧是我最难忘的记忆,每逢新年,都要在脑海里回味一番。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