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职人员作为军队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作战支援保障使命任务,是支撑打赢未来战争的新生力量。最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从顶层设计上立起了文职人员力量运用的目标路径和实践规范,对提高备战打仗质效意义重大。
新时代强军伟业,赋予文职人员为战使命新内涵
军强才能国安,能战方能止战。文职人员因备战打仗而生,在改革强军中壮大,正阔步踏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肩负着越来越多的使命责任,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期待重托,队伍建设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备战实践号角催征,文职人员不可或缺。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普遍把文职人员作为重要作战支援保障力量大量编配使用,文职人员成为现代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十分严峻复杂,必须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质量和水平。这就需要紧跟军事发展潮流,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把文职人员融入练兵备战各方面和全过程,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
科技创新抢占前沿,文职人员大有可为。经过持续不断努力,我军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但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特别是科技创新力量还不够充实,迫切需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为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打造人才高地。文职人员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专业素质好,具备充沛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稳定的智力输出,是我军抢抓重大创新机遇、在更多前沿领域实现领跑的重要生力军。
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文职人员独具优势。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数以千万计,实施文职人员制度,能够搭建起军地人力资源流动的桥梁,高效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文职人员在推进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助力构建大国防人才格局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体现人才价值规律,有利于深度利用社会资源为军队选拔引进优秀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为军队提供市场化的用人方式。
强军事业舞台广阔,文职人员崭露头角。文职人员不仅能为前方作战行动提供支援保障,还能独立承担非接触作战任务,在备战打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战斗力新的增长极。在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文职人员队伍地位作用不断彰显,不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随着现代战争智能化、无人化、非接触化特点日益凸显,文职人员必将深度融入作战保障链路,发挥骨干中坚作用,成为推动强军兴军、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力量。
体系性深化改革,开创文职人员以战领建新格局
制度体系是人才建设发展之基。《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突出强化姓军为战鲜明指向,体系设计相关配套措施,为充分发挥文职人员作用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
“赋权”——为战职能更加清晰。《条例》准确把握文职人员姓军为战根本属性,将原“根据需要,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承担相应的作战支援保障任务”条款,充实表述为“根据需要,参加军事训练和战备值勤”和“根据需要,在作战和有作战背景的军事行动中承担支援保障任务,以及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强化了向战为战导向,明晰了文职人员使命任务,厘清了与现役军人岗位职责界限,有利于部队依法运用文职人员力量,更好地发挥支撑备战打仗职能作用。
“纳贤”——为战引才更加高效。国以才立,军以才强。新的文职人员制度着眼广聚天下英才,建立起公开招考、直接引进、专项招录相结合的招录聘用制度。优化完善公开招考办法,将统一笔试由军队单独组织调整为军地联合组织实施,纳入国家人才竞争选拔大体系;拓宽直接引进和免笔试对象范围,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或者建设学科博士研究生、具有独特专长和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其他急需紧缺人才,纳入直接引进范围,明确“双一流”建设高校或者建设学科理工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可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优化环节步骤,提高备战打仗引才效率;探索走开专项招录新路子,把部队需要、军事素养过硬的优秀退役军人招录到文职人员岗位,让熟悉的人继续干熟悉的事,盘活用好军队人才存量,提升军事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效益。
“蓄能”——为战育人更加扎实。新的文职人员制度着眼为战育人,构建起以初任培训、晋升培训和岗位培训为主体,贯穿文职人员职业生涯全过程、服务备战全链条的培训体系。优化初任培训,以充足时间保证训练效果,切实增强军味、浓厚战味,打牢长期稳定服务部队的军政素质基础;新增晋升培训,严把任用关口,夯实各职级胜任职务的领导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持续为强军事业培塑中坚骨干力量;整合岗位培训,打开文职人员学历升级渠道,明确参加军事任务应当组织任务培训,规范参加科研交流活动、从事博士后研究等工作,全面提升文职人员服务打赢能力。
“凝心”——为战导向更加鲜明。《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着力体现文职人员从事军事劳动价值贡献,积极推进待遇保障与国家和军地相关人员待遇制度协调平衡,有效激发文职人员支撑备战、服务打赢的活力动力。健全具有时代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针对技术密集型单位、高精尖缺人才等,采取开放灵活、具有比较优势的薪酬方式,明确可为重要人才购买相关保险,出台享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激励措施,用“优才优待、优绩优奖”鼓励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优化在职和退休后看病就医、享受地方保障性住房、不同类型不同地区落户、伤亡抚恤标准等政策制度,进一步解除文职人员服务备战打仗的后顾之忧。
高质量贯彻执行,注入文职人员向战而行新动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随着新制度体系出台,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站上新起点,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踔厉奋发、为战抓建,高质量推动改革落地落实,开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新局面。
加大引才力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聚才当为战,引才应有方。只有牢固树立大人才观,不断探索创新模式机制,才能把优秀人才引进来、聚起来。要扩大引才规模,坚持以作战需求牵引,契合形势任务发展,科学拟制岗位计划,合理把握招录节奏,快速补充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突出引才重点,聚焦高精尖缺人才,用好直接引进快车道选苗掐尖,打通精准揽才“最后一公里”。壮大引才声势,广泛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大讲强军伟业与家国情怀,大讲使命担当与发展前景,引导广大有志青年积极加入文职人员队伍,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
注重实践历练,锻造过硬打赢本领。事业是成才的沃土,实践是淬火的平台。培育敢于超越的攻坚能力,有意识地安排文职人员参与重大军事任务、重大科研攻关、重要专项工作,紧盯强敌对手加强实战化训练,锻造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骨干中坚。培育创新突破的科技能力,完善和落实“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机制,鼓励文职人员广泛参与重大课题项目,在尖端前沿领域比肩竞争,将创新力转化为战斗力。培育支撑打赢的保障能力,发挥文职人员岗位优长,建强专业化保障队伍,提高服务备战打仗本领。
深化系统培育,提升胜战专业素养。贯彻新的培训制度,强化以战领训,把对接未来战场需求作为政治责任,坚持部队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为战素养缺什么就补什么,切实提高文职人员作战支援保障能力。坚持问题倒逼,以部队是否欢迎、是否出色完成任务作为检验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将能力短板弱项转化为重点培训方向,引导文职人员更好地服务打赢。注重提高质效,坚持走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涵的育人路子,用好军地优质资源,拓展教育交流渠道,丰富培训内容,促进能力素质升级。
坚持正向激励,激发强军内在动力。强化为人才服务理念,通过对聚焦打赢的评优、对担当有为的褒奖、对创新创造的优待,不断激发文职人员投身强军事业的活力动力。用好考核指挥棒,高标准组织文职人员考核,实现考核结果与晋升使用、工资待遇、辞退解聘等挂钩,增强考核刚性和对文职人员职业发展的杠杆作用。用足激励政策,对实绩突出、担当有为、聚力强军的文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切实立起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的良好导向。建立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扶持机制,提供与文职人员地位作用相称的待遇保障,让文职人员专心致志在战斗力建设中大展拳脚、在科技创新中大胆探索,不断汇聚文职人员矢志强军、服务打赢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