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以贡献率为度量衡 以满意度为晴雨表

——在强军伟业征程上昂扬奋进⑤


■张庆文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标准不高、群众观念淡化的倾向,周恩来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如果有什么特殊,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做好新年度各项工作,同样需要军队各级领导干部以“做得更好”为标准,追求战斗力贡献率、提高官兵满意度,带领官兵在新征程上再创新业绩。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部队是要打仗的,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战斗队思想,就应该以战斗力贡献率为度量衡来部署和开展工作。无论是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建设,还是后勤、装备建设,都必须围绕打仗指挥棒转,不能有例外。这就要求按照战斗力贡献率统筹好各项建设,强化战斗力贡献率大的建设,压缩战斗力贡献率小的建设,剔除战斗力贡献率为零甚至为负的伪建设,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牢固立起来,调动官兵把全部心思用在备战打仗上。

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军各级指挥员坚持“训练、教育、宣传,大大小小工作都是为了战场用得上”“先争取官兵对工作的认可” 。然而,在个别部队,中心工作不居中,官兵“天天忙得像打仗”,而不是“天天忙着想打仗”。像这样“有害的积极性”,只是“看起来很忙”,并没有忙在战斗力贡献率上,其实对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有害无益。

习主席强调,“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工作孰轻孰重,要用战斗力贡献率这个天平称一称;事情孰急孰缓,要拿战斗力贡献率这根准绳量一量。如果离开战斗力标准,抓建设、干工作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价值。法定而事遂,本立而功成。只有始终把提高战斗力贡献率“置顶”,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才有可能拿到制胜未来战场的“通行证”。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为官兵服务是领导机关的职责,让官兵满意是领导工作的标准。坚持以官兵满意度为晴雨表,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展现的是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彰显的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当年,焦裕禄同志这样告诉兰考县各级领导:“咱们不能光看领导的脸色,还是要看看群众的脸色。”现实中,基层官兵之所以对一些领导干部的满意度不高,根源之一就在于有的领导干部只追求上级的认可度,不注重官兵的满意度,对官兵的急难愁盼,要么虎头蛇尾,要么畏首畏尾;要么故意拖拉,要么标准不高;要么“雷声大雨点小”,要么“口惠而实不至”,这样得到的自然难有点赞声。

“没有当兵的,哪有当官的?”要让官兵满意,先得对官兵在意。官兵满意度不是写出来的、说出来的、统计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官兵的心里有杆秤,官兵的眼睛是雪亮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有这样一句名言:“军士有疾病、患难、颠连无告之事,时时访询,随有所闻,即时处之。”领导干部应不唯上、只唯实,不为看、只为战,时刻把部队建设放在心上,把官兵利益举过头顶。应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真正一致起来,既快办实事好事,又敢办烦事难事,还善办“地平线以下”的事。这样的领导干部,自然能够赢得官兵的信服和点赞。

走好强军新征程,最需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以奋斗奋进的姿态扛起使命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应牢记“国之大者”,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锤炼坚强党性、摒弃私心杂念,始终做到对事业极端负责、极端认真。应勇于攻坚克难,在苦、难、重、险面前担责尽责,无论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新情况新问题,都要顶得上去,立足自身往前推。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扫除强军路上的“绊脚石”。应坚持苦干实干,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切工作都着眼实战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干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实事,多做为官兵排忧解难的好事,在不断提高战斗力贡献率和官兵满意度中凝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武警广东总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