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爱人报名参军。不久后,公社武装部的同志敲锣打鼓地来到他家,把入伍通知书郑重地交给他。那个年,对于他来说,既充满喜庆,又充满期待。不久,他踏上了军列,从此在部队里一干就是10多年。
爱人入伍的第二年春节前,家里又迎来了武装部的工作人员。他们带来了年画、对联、慰问品和一封慰问信。我公公让正读初中的四儿子帮他读信:“军人家属可亲可敬,感谢你们默默支持亲人投身国防。衷心祝愿军属同志们身体康健、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老人家听得认真,眯着眼直乐。随后,他又让孩子们将那张簇新的年画贴在堂屋墙壁上,并交待四儿子给在部队的哥哥写信,让他一定好好干。
慰问军属的年画,年年都有。每次武装部的同志来慰问,我公公都会提前将家里打扫好,郑重地将年画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来,再嘱咐孩子们将年画贴在墙上。那些年画,一开始贴在堂屋里,堂屋贴不下了,又贴到了客房里。等到爱人第一次带我回家见家长时,年画已经贴到第12张了。
那天,那满墙的年画把我深深触动了。那些年画充满军队特色,不同军种的军人,在不同的年代英姿飒爽、威武挺拔,他们的军装从65式、71式再到85式、87式……除了军装变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在这些年画上也都有体现。
我和爱人初次相见,他就是穿着一身军装。他身上的军人气质打动了我。后来,他将第13张慰问年画,郑重地交到我手里。他的心意难以言说,也不需言说,惟有通过心与心的碰撞,去领悟、感知。我接过来,满目庄重。我知道,我接过的岂止是一张年画,更是一份军人和军属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