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幼狮”到“狮”式战机,从有人战机到无人机,纵观以色列军事航空工业50年——

“袖珍小邦”的航空梦


■沈业宏 王跃雄 张齐宁

前不久,哥伦比亚军方宣布,将重启新战机采购流程,尽早替代日益老化的以色列“幼狮”战机。数据显示,“幼狮”战机的飞行成本比更先进的“阵风”战机还要高出40%。有评论说,性价比不高的“幼狮”战机,目前已成为哥伦比亚空军的负担。

谈起“幼狮”战机,以色列与哥伦比亚缘分不浅:过去30多年来,哥伦比亚空军共采购24架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英文简称IAI)制造的“幼狮”战机。为了满足国外客户需求,“幼狮”战机经历了多轮升级,目前已经升级为C-60标准。IAI表示,“幼狮”战机性能与美国F-16 Block52基本相当,是南美地区各国现役最先进的战机之一。

奈何“幼狮”战机日渐老迈,退出现役只是早晚的事。这款外销南美的“幼狮”战机,从外表看像极了法国“幻影”系列战机——有着标准的法式无尾三角翼风格。资料显示,“幼狮”与“幻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半个世纪前,IAI借鉴“幻影”战机设计,研发出首款国产战机“幼狮”。

“幼狮”战机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以色列是如何独立发展航空工业的?后期,IAI为何放弃有人战机研发转而发展无人机?请看本期“军工T型台”为您解读。

偷师法国“幻影”,催生首款国产战机

“勇气克服不了差距”——这是以色列的一句格言。身处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以色列人很清楚,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国防实力,是国家立足的根本。

建国以来,以色列格外重视空军发展,将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向航空工业倾斜。然而,受国内资源匮乏、航空技术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以色列空军发展很快遇到瓶颈。

1955年,以色列空军司令陶科夫斯基致信高层领导:“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作战勇气再足,也无法克服技术差距。”面对外部复杂环境,以色列军方不得不花费2亿美元购买法国“幻影”3战机,以解燃眉之急。

武器装备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空军“幻影”3战机首开纪录,先后击落米格-17和米格-21战机。这场胜利让“幻影”3战机名声大噪,也给法国达索公司带来一大批海外订单。看到“幻影”3的优异表现,以色列军方随即向法国达索公司采购50架“幻影”5。然而,随着中东地区局势愈发紧张,法国决定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幻影”5采购合同成为一纸空文。

法国实施武器禁运,对以色列影响是致命的——买不到先进的“幻影”5战机,现役“幻影”3保障维修又缺乏备件,以色列空军处于前所未有的被动局面。

没有独立的航空工业,必然会受制于人。法国釜底抽薪的做法,将以色列逼上了自主研制战机的道路。此前,以色列耗费巨资建立与“幻影”3配套的电子工业生产设施,方便对战机进行改装。如果推倒重来建立本国航空工业体系,至少需要10年时间。

如何突破困境?IAI瞄准了仿制这一捷径。在借鉴“幻影”战机设计的基础上,以色列科研人员依靠本国航空工业能力制造战机零部件,成功研制出“幼狮”战机。

1973年,“幼狮”战机首飞成功,以色列军方随后组织了一场模拟空战。一位项目试飞员回忆说:“当‘幼狮’以最大速度飞行时,测试结果令人惊叹——没有一款战机能比得上‘幼狮’,F-4和‘幻影’3也被甩在后面。”

模拟空战大获全胜,加快了“幼狮”战机服役进程。此后,在与叙利亚米格-21的空战较量中,“幼狮”战机一战成名,受到哥伦比亚、斯里兰卡等国家空军青睐,美国军方也抛出“橄榄枝”,向以色列租借25架“幼狮”战机,作为空战训练假想敌。

美国从中“使绊子”,“狮”式战机项目被迫中止

尝到研发“幼狮”战机的甜头后,以色列加速推动本国航空工业发展,以期研制出一款性能更加优异的战机。1980年,“狮”式战机研发项目正式启动。起初,“狮”式战机被定位为一款轻型轰炸机,仅需执行次要空战任务。情况很快发生改变,以色列军方对战机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狮”式战机需要同时胜任空中支援和对空作战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AI对战机气动效率、高机动性等关键技术发起攻关。

6年后,以色列首席试飞员施穆尔驾驶原型机首飞。试飞过程中,施穆尔对“狮”式战机的机动性赞不绝口。经过几十次试飞,原型机飞行速度超过1马赫,迎角达到23度,这让科研人员信心大增,他们认为,“狮”式战机将与F-16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然而,就在IAI准备改进战机时,以色列国内却通过集体投票,取消了“狮”式战机后续研制任务。

以色列为何中途下马“狮”式战机项目?

原因很简单,美国从中“使绊子”。那时,F-16战机在世界军贸市场上没有太多竞争对手。“狮”式战机试飞成功后,美国担心一旦战机量产,将会影响F-16外销,当即宣布停止向以色列提供任何资金和技术援助。

随着“狮”式战机性能提高,研制成本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5.7亿美元猛增到20亿美元。雪上加霜的是,彼时以色列国内经济并不景气,短时间内难以投入更多资金填补美国撤资留下的坑。IAI不得不绕开美国政府,以科学交流名义意图获得更多外资和技术支持,结果依旧无功而返。

处处掣肘,使IAI陷入艰难境地。“狮”式战机项目进展不力,以色列国内随即通过投票决定中止项目。

如同流星划过,“狮”式战机还未迎来高光时刻,就已宣布“夭折”。“狮”式战机项目突然中止,不仅让以色列前期投入“打了水漂”,也沉重打击了本国军工企业的信心。尽管IAI极力反对,甚至自掏腰包制造第三架原型机,但依然于事无补。作为补偿,美国同意向以色列出售F-16战机,价格甚至要比“狮”式战机预计投产单价更加便宜。IAI心灰意冷,随即解雇了5000余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1400余名专业工程师。

以色列人并没有看到“幼狮”成长为“狮”。之后,3架原型机迎来不同命运:1号原型机很快报废拆解,2号原型机被送往以色列空军博物馆保存,3号原型机作为IAI技术验证机一直试飞到20世纪90年代。

投入经费有限、过度依赖外援,“狮”式战机项目“夭折”其实不足为奇。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化缘”化不来的,唯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掌握武器装备发展主动权。对以色列而言,失去的不仅是一款国产战机,更错过了追赶世界航空先进水平的机会。

突破“认知茧房”,紧跟作战需求打造先进无人机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时代变化催生战争理念的革新,军工企业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作战需求。

如果说“狮”式战机项目是高开低走,那么以色列在无人机研发方面则是后来居上。20世纪70年代,世界军事科技快速变革,武器装备信息化日趋凸显,一些IAI科研人员建议分出力量推进无人机研究。然而,不少以色列高层固执地认为,有人战机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应该集中精力开发。随着“幼狮”战机首飞成功,有关无人机研发计划也被暂时搁置。

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禁锢于前几次战争的成功经验,在思想上弱化、低估对手,对埃及和叙利亚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造成战场失利。

比击败顽敌更难的,是克服自身认知上的顽疾。要防范对手战胜对手,必须树立求异思维,在思想和行动上突破“认知茧房”。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军方吸取教训,专门成立了一个特殊机构,用来质疑军队高层做出的决定——不管决定多么正确、想法多么一致,机构必须提出不同意见,把风险和隐患降到最低。受此影响,IAI收到了来自以色列国防部的多份订单:研发具备侦察、干扰等方面功能的先进无人机。

1982年6月,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一辆辆载着萨姆-6导弹的叙利亚履带车,伏卧在贝卡谷地严阵以待。以色列空军先后出动“侦察兵”“猛犬”等无人机侦察战场,诱导叙军发射导弹,并跟随有人战机实施电子干扰和协同攻击。短短几分钟后,叙利亚19个防空导弹阵地被“一锅端”,而以色列空军毫发无损。

这场胜利奠定了无人机在以色列装备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了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巨大作用,“侦察兵”等无人机很快成为世界军贸市场的“香饽饽”。

嗅到无人机的商机后,IAI果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伴随“狮”式战机项目“难产”,以色列航空工业研发重心也开始转向民用公务机和军用无人机领域,一大批工程师涌入无人机制造业,推动“哈比”“苍鹭”等一系列畅销海外的“明星”产品问世。

时至今日,以色列已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翘楚”。1992年至2019年,以色列共出口700多架无人机。

不过,以色列并没有完全放弃有人战机研发,一名以色列官员曾表示:“毫无疑问,无人机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10多年后,它们可能会承担一半作战任务,但仍要清楚认识到,有些任务必须由有人战机来执行。”

在此期间,IAI还成功推出米格-21改进型。有报道称,改进后的米格-21作战性能可提升数倍;将“狮”式战机部分研发技术,融入以色列空军F-16机队中,给F-16I配备了大量国产航电设备。

此外,以色列将无人机研发获得的技术成果和丰厚利润,“反哺”到了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制上。目前,以色列空空导弹、地面监视雷达系统和热成像系统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色列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改变、校准发展方向,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军贸市场中“杀”出重围。以色列航空工业的发展之路,也启示着我们:唯有主动适应时代,才能在变化中求生存。

上图:“幼狮”战机。资料照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