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也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张 馨

2022年岁末,《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正式印发,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立场,也为人类社会携手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指明了方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对自然运行规律和生态治理需求有着深刻的观照。经历过工业社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当前,新冠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时代迫切需要一种敬畏生命、以人与自然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文明思维。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人民绿色生活新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将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有效保护,更为可持续发展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中国植树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4%,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近3倍,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绿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也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致力于保护本国生态环境,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为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中国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努力实现自身发展规划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尊重各国实际国情,承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能力差距,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中国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倡导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举措持续造福“一带一路”的伙伴。

近年来,中国以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合作成果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帮助相关国家人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释放出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在不排放温室气体的前提下缓解了肯尼亚“电荒”;为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的非洲“绿色长城”,得到了中国的技术支持;中国电动大巴在南美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吸引时任智利总统主动“代言”……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从消除污染行动、修复退化土地、保育物种和生态系统,到解决贫困和致力于更广泛的人类发展目标,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开展的工作是我们变革模式的代表。”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塔尼认为,中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坚持不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国秉持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启迪世界,助推全球生态治理进程。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问题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袖手旁观。人类社会唯有携手推进全球生态治理,共建全球生态文明,方能在保障生态安全、涵养永续发展的大道上共享繁荣、清洁、美丽世界。

(作者单位: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