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永远感谢翅膀下那温暖的风


■空军航空大学某团飞行教官 侯孝江

飞机准备就绪后,有一个规定动作——前舱飞行员需要向守候在机翼旁的机务官兵举手示意,得到允许的信号后,才能将飞机从停机坪滑向起飞线。

事实上,飞机滑出停机坪前后的短短几十秒,是发现问题隐患的重要时段。机务兵们恨不得把眼睛钻到座舱里,把耳朵贴到发动机旁。

初飞的学员往往因为紧张,容易把这个举手示意的动作忽略掉。每次,我都会刹停飞机,提醒前舱的飞行学员:“走之前,不给帮你保障飞行的战友们打个招呼?”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天飞行结束后,我带着学员跨出机舱,几名机务兵迅速把飞机小心地推进停机位。他们搓暖皴裂的手,再钻进狭小的座舱,开始逐一检查……

一个学员若有所思地问我:“教官,我们举手的动作,也是向他们致意的吧?”我回答:“对,要感谢这些把我们的安全放在心坎里的战友。”

这些保障飞行的战友,他们岗位职能各异,除了检修飞机的机务兵,还有坚守岗亭哨位的警卫员、围着三尺灶台的炊事员、管理航材军械的保管员……

飞的架次越多,时间越长,我对这些很难认全名字的战友感情越深,越想和年轻的学员们讲一讲机翼下的故事。

几年前,驻地下了一场大雪。起床看到窗外过膝的积雪,我感觉会耽误很多天飞行训练,心里急得很,但也无奈。

进场时,我意外地发现,跑道上竟然已经干干净净。再一看,跑道边上站满了场务连的官兵。他们满脸疲惫,棉衣上是片片盐渍,头上还冒着白色热气。

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飞行教官和学员们尚在熟睡时,这群年轻官兵在跑道上,顶着风、冒着雪,一锹锹铲,一下下扫……

你能想象到,究竟要有多少汗水流淌,才能在厚厚的棉衣上留下成片的白色盐渍吗?

休息室里,裹紧大衣的连长一脸倦容:“除雪不能等到雪停,不然积了雪、结了冰,飞机就不能升空,飞行就要耽误。不只是场务连,我们整个场站的官兵都和风雪战斗了一整夜。”

连长当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印象极深:“对你们来说,升空就是作战;对我们来说,下雪就是命令。”

大家都说,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什么是我们勇敢的底气?我想,构成勇敢的要素很复杂: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技战术动作,一定也少不了机翼下这群可爱的战友。虽然他们的付出不容易被看见,但这正是我们更勇敢更坚定更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

退伍前,团里一个老机务兵叮嘱他的徒弟:咱们要把自己的心,放进座舱一起飞。

从东北老航校的奋斗起点开始,蓝天就不单单承载着飞行员的梦想。老航校校长常乾坤说过,飞机是从机务人员、后勤人员的肩头飞起来的。

机务官兵想着把密封条贴得再紧密一点,军需战友想着把饭菜烹调得更美味健康一点,通信导航连的战友想着把信号盯得再专注一点,警卫官兵想着把周边警戒查得再细致一点……我们飞行教官和学员们每天都处在这样的感动中。

看不见你,但知道有你,我们就能放心飞、大胆飞。空中和地面有着一种不必言说的信任。信任之上,大家感受到战斗力和育人质量有了实打实的提升。

在我们返航航迹的拐角下,立着一座小小的通信导航台。每个飞行日,导航台都会不间断地发出飞机引导信号,指引着我们平安起落。

后来,我才知道,多年前,团里通信导航连有个名叫范明肖的士兵,接任这个通信导航台的台长,他和妻子孙雪纯共同成为这里的主人。从此,这个小小的导航台有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夫妻台站”。

台站就像一盏亮得足够久的灯,飞机总能找到“家”的方向。范明肖说:“完成光荣的导航任务,让我感到幸福。”守着爱人的孙雪纯说:“守在这里的,就是战士;你和我,也是战友。”

每当我想起“夫妻台站”的故事,想起从空中飞过时,那个小小坐标给予我们的力量,自然而然会感到一种独特的幸运和幸福——

我们正被妻子眼里的丈夫、亲属眼里的军嫂、父母眼里的孩子们,无私坚定地托举着,飞上祖国的蓝天。

我们应该像翱翔蓝天的雄鹰那样,永远感谢翅膀下那些温暖的风。

(王文博整理)  

上图:空军航空大学某团通信导航连一级上士范明肖遥望战鹰。汤 涛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