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世纪疫情叠加地缘冲突,经济全球化迟滞乏力,自然灾害拉响警报……重重困难述说着这一年的不易。然而幸运的是,在这风雷激荡之际,人类依然坚定追寻着远方的天高地阔。
瞩望2023,世人期盼在这分裂与融合、动荡与稳定、衰退与复兴的叠加嵌套中探寻希望和方向。
开放合作,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放眼世界,疫情防控目前已进入新阶段,全球经济前景也较疫情初期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依然脆弱乏力。有专家表示,在此背景下,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巨大挑战。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团结合作。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个别国家却公然鼓噪分裂对抗、“脱钩断链”,奉行保护主义、执迷于打造“小圈子”,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严重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5年前,习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阐释的理念获得广泛赞同。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新的希望。
人类历史本就是一部走向开放联通的历史。从张骞到郑和,从哥伦布到麦哲伦,人类从未放弃探索彼此联通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世界贸易、世界市场等,也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和过程。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事实一再证明,人类的进步发展离不了开放合作,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如今,世界经济依旧处于下行期,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合作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
互利共赢,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
美国学者罗伯特·赖特在《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中写道:“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在跟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参与非零和博弈,相互依赖的范围随之扩大,社会复杂性的深度与广度随之增加。”审视当今世界,各国命运早已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如何与时俱进建立起非零和的思维与格局成为紧迫任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
在中东——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支持、参与,因为这符合阿拉伯国家自身发展利益。”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伊扎特·萨阿德对未来阿中合作充满信心。
在亚太——
“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对全球经济稳定十分重要。”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亚太地区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共同富裕的理念,不仅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发展,还将为全球发展增添动力。
在非洲——
南非智库种族关系研究所分析师加布里埃尔·克劳斯十分赞同“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等主张,并认为,中国在脱贫等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等为非洲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案和实现路径。
……
共谋发展、互利共赢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也是各国的一致行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生效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金砖机制促进各国平等互利合作,释放出愈发强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排队”申请加入……这些充分表明人们谋求相互联通、共同发展的愿望愈加强烈。
立己达人,海纳百川的中国胸襟
中华文明历来秉持的是兼善天下、立己达人的胸襟情怀。面对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中国始终将“共赢”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充分诠释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深刻逻辑,展现了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大国胸襟,证明了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
继续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中老铁路开通到雅万高铁试验运行;从中企承建的卢赛尔体育场在卡塔尔世界杯大放异彩,到中国和苏丹海上货运直航,和墨西哥、巴西货运航班开通;从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到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增长……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化各国互利合作的纽带,成为促进各国发展的强劲引擎。
从理念到行动,中国始终为凝聚全球合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补齐发展短板、破除发展瓶颈不懈努力;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宏阔坐标系中,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谋求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将继续与各国携手并肩,加强发展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汇聚促进共同发展的强大共识和合力,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