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学里被奉为圭臬的牛顿“水桶实验”,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参考系”后,却得出与原先实验结果不同的结论。这就好比作战问题研究,找不准“参考系”,往往会适得其反,只有因时因势、辩证考量,才能有的放矢。
契合时代基点。准备何种形态战争是作战问题研究的基点。当前,智能化技术加速发展,加快“三化”融合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我们指明了作战问题研究的时代基点。要善于从战略高度考量,找准平台、系统、体系发展的坐标定位,聚焦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要善于主动进行“头脑风暴”,深学新知识、深研新机理、深究新规律,在学习中实现“机械化”思维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化”思维方式转变,确保研究成果的“供给侧”与部队“需求侧”精准对接;要能够融合创新,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我军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唯有坚持自主、守正创新,才能确保研究成果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
契合能力范畴。知道自己具备什么能力是作战问题研究的内驱。随着作战样式不断丰富、作战空间不断延展、作战力量不断重组、专业分工愈来愈细,正推动着作战问题研究专业性、技术性不断提高。要匹配研究层级,围绕不同使命任务,区分战略、战役、战术层级,根据不同军兵种特色制定专项研究课题,以实现研究与能力相匹配;要区分研究重点,院校重点围绕制胜机理、运行机制、体系架构等基础理论展开研究,部队围绕战法运用、能力升级、战训耦合等应用理论展开研究,并及时进行研究成果共享,确保研究各有所长、交流相长;要符合能力底数,注重日常数据采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解析不同任务部(分)队信息作战、火力打击、兵力突击、后装保障等能力,量力而行展开作战问题研究,确保研究成果落地可用。
契合敌情实际。找准作战对手是作战问题研究的指向。不同作战任务方向有不同作战对手,且对手情况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作战问题研究要具有实时性、针对性,方能确保研究成果的新鲜度、可操作性。要研通敌理,深入分析敌作战理论体系的逻辑内涵,搞懂运用时机、运行环境、运转机理,分析根本策略、作战协同、力量编成、手段运用等;要研透敌法,围绕敌战法运用原则、运行机理、实施程序、关键环节等分析支撑战法运行的内部要素的制约关系,找出作战体系的弱点;要研实敌阵,围绕敌作战企图、作战样式、作战能力,细化敌可能行动的时机、方法、地域等,结合战前准备活动、战场迹象等,深入分析敌阵变化;要研清敌器,掌握敌武器装备优缺点、战场运用,尤其要紧盯颠覆性武器运用情况,确保研究成果能够有效遏敌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