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朗朗清名金不换


■唐继光

●以怀德自重的良好形象声誉赢得群众尊重信赖,以清廉自守的模范行动赢得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近日,读《崇清尚廉——中国古代廉洁故事选编》一书,为历史上那些久负盛名的清官们的廉政故事所感染,特别是廉吏们对钱财的认知、态度和做法,令人印象深刻,给人思考启迪。

清代名臣张伯行为了杜绝接踵而至的送礼者,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那些前来送礼者见此檄文,纷纷悄然离去。西汉宣帝时期的“太子师”疏广、疏受叔侄二人,请辞还乡后,扶危济困、仗义疏财。面对他人“要为儿孙着想,置办点家业”的提醒,疏广却笑言,“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二人去世后,乡亲们在他们的故居修了一座“散金台”,作为永久的纪念。

金钱作为一种流通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不具有道德评判功能。但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却成了一些官员清与污、廉与贪、荣与辱的反光镜。历史上那些清官廉吏,或拒腐倡廉,或奉公守廉,或修德育廉,虽想法和做法各异,但无一不把个人形象声誉和品德操守看得很重,分外珍视与呵护。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他们崇清尚廉的故事、思想及美德,之所以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传承和敬仰,就在于他们当年在金钱物欲与名节操守的考验和选择面前,坚定地选择了后者,进而赢得了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光辉形象和良好声誉。

朗朗清名金不换,欲到无求品自高。金钱可以买来物质,让人变得富足;但金钱买不来美德,无法使人变得崇高。那些私欲膨胀的贪腐分子,虽然短时间内成了“有钱”的人,但其为人却“不值一钱”。而那些清廉自守的党员干部,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他们被组织信任,受百姓敬重,其形象与品质却非常“值钱”。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正如一名落马贪官在忏悔中说的那样:“肮脏的金钱啊,昔日你像美女一样诱惑着我,今天又像魔鬼一样害得我家破人亡。这时,只有这时,金钱在我眼中变成了毫无价值的符号,因为,认真想想,金钱能买来人格的尊严吗?能买来合家欢聚的幸福生活吗?能抚平亲人、朋友心中的伤痕吗?”这样的反思不可谓不深刻,发人深省。

头脑清醒的人善于用别人的教训警示自己。在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深入推进的当今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常记“朗朗清名金不换”,多从历史上崇清尚廉的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切实端正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要懂得“鸟儿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向更加高远的天空”,懂得“金钱没有牙齿,却能吞噬人的灵魂;没有双手,却能把人拽入泥潭”,懂得“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送进坟墓”,把这些道理深植于心,任何时候都要把利益得失看得淡一些,把形象声誉看得重一些,做到权力面前防私心、金钱面前防贪心、欲望面前防动心,常想立身之基、常念为政之本、常思履职之责、常除非分之想、常敲警醒之钟,切实树牢信念、筑牢防线,管住自己、管好家人,守好规矩、守住底线,以怀德自重的良好形象声誉赢得群众尊重信赖,以清廉自守的模范行动赢得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