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许,毛泽东同志给刚刚入朝的志愿军指挥员发电,“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南朝鲜伪首、伪三两师),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毛泽东对打好第一仗的重视,可见一斑。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前,诸葛亮为确保自己指挥作战的第一战成功,“复查地形”,对招募的民兵“自教之”“朝夕教演阵法”。战斗胜利后,之前不服诸葛亮的关羽、张飞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见到诸葛亮后也“下马拜伏于车前”。
古今中外,为什么智慧的领导都高度重视事业的开局?这是因为,“良始,增气益于终也”。开局是立势,是基础,是定调,具有奠基、破题、造势的重要意义。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这句话的正确性,德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无意间用统计学的方法给出了证明。
上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对近百家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改造效果如何?影响这些效果的因素是什么?德鲁克和助手统计后发现,改造第一步成功的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最终都取得成功。为此,德鲁克在其《认识管理》中写道:“很多研究都表明,相比于其他阶段的工作,最起初的工作对事件的顺利完成决定意义更大。”
古人说:“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计于始”,难“图其终”。如果起步就栽个大跟头,开局就碰一鼻子灰,对信心是很大的打击。正因为如此,习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并在之前多次强调要抓好“最先一公里”。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开好头会产生心理优势,能激发更多“神秘力量”。戴维·迈尔斯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中这样写道:“一件事情开始的成功,能使人产生‘我能行’‘我是对的’‘我要继续’的积极心理,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真正带来积极的成绩结果。”
有句话叫“知耻而后勇”,有个成语叫“痛定思痛”。但高明的军事家,从来都是避免“后勇”的,从来都是在“不痛”时就“思痛”的。
李世民为帅的所有重大战役中,每次战役的首次战斗,他非常重视每个细节,要求部属全力备战,务求首战取胜。在李世民看来,“首战气势尔,一胜胜十胜”。
开国中将徐深吉抓部队建设历来追求旗开得胜、首战告捷。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先后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他在讲话中多次给大家这样算账:“抓好开头,开始肯定会费些力气。开头要是抓不好,就得返工,那就要多费几倍的力气。开头抓好了,工作路数和心气就都顺了,这对完成好全部工作是有很好作用的。”
前段时间,一段名为《我的精彩军旅第一步》的小视频刷屏网络。视频中,精益求精叠好第一块“豆腐块”、一瘸一拐也要跑完第一次长跑、第一次实弹射击前把射击要领牢牢刻在了心里……正是这一个个成功的“第一步”,以及后面的“每一步”,奠基了军旅的出彩、精彩。
哲人有言:“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开好头是可喜的,也是不易的。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个“难”,是因为开局既是新鲜、是改变、是向前,也是痛苦、是考验、是挑战。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起点,让我们聆听神圣使命的召唤,心怀“春和景明”的向往,凝聚“向阳生长”的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开好头、起好步中,“一步一个脚印迈向美好梦想描绘的地方”。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