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怕什么?接受疾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我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没什么好怕的。”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主席这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古往今来,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者,无不具有一种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豪迈精神。屈原为国操劳“虽九死其犹未悔”,祖逖为收复中原而“闻鸡起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谭嗣同自请为变法流血牺牲……这些先贤崇高精神之精髓所在就是——公为先、私为后,生不惜身、死不惜命,“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果说各行各业的奋斗者要想获得成功,都要有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质胆魄。那么,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己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尤应把这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作为意志品质的标配。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八连颂》中写道:“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出,“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其精神实质一脉相通,就是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精神。无所畏惧,才能奋勇向前、冲锋陷阵;无所畏惧,才能不避斧钺、赴汤蹈火;无所畏惧,才能以一当十、锐不可当。无所畏惧,我军就“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在小高岭战斗中,带领战士连续打退敌人八次进攻,在敌人发动第九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阵地上最后一个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精神的最好范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军人就要与强敌血战到底。“虽千万人,吾往矣”,彰显的就是一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这种决心,既表现在昔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也表现在今天和平年代的厉兵秣马。诚如习主席所言:“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杜富国云南边境雷场的义无反顾,林俊德大漠戈壁的鞠躬尽瘁,杨业功导弹发射场的运筹帷幄,祁发宝等英雄边境线上的生死对峙,陈薇等白衣战士的顶风逆行……他们面对各种“强敌”,“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是新时代革命军人敢打必胜的杰出代表。
“虽千万人,吾往矣”,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担当、一种持之以恒的行为。没有发自内心地对党和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没有一颗对人民和国家的赤子之心,恐怕难以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有时是将自己置于悬崖之边,背水而战,绝地求生,敢为不能为之事。因为一旦“吾往矣”,就会“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就会内心笃定、毫无畏惧、激情燃烧。1961年,杰出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中央希望回国的他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参加不熟悉但是国家迫切需要的核武器研究。而回国之前,王淦昌和他的小组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反西格玛负超子。这个发现,让很多人感到当时的王淦昌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了。可是,从1961年到1978年,王淦昌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投身于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戈壁荒漠,隐姓埋名,为中国核武器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王淦昌的心中,党和祖国的利益是放在最高位置的,为此可以抛弃任何名利,“虽千万人,吾往矣”。
强国强军,任重道远,如同巨轮远航,必定会遇到惊涛骇浪、激流险滩。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正如作家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必能打开强军新境界、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