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各级应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及时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千方百计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有很多新情况新任务需要面对,许多新挑战新矛盾需要破解。只有谋在先、想得全,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才能应对有方、措置裕如,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调整后面临的风险。比如,政策调整后不对传染源及密接人员采取隔离措施,可能造成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短时间内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幅增多将明显增加就医需求,同时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将导致医疗服务供给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调整初期,部分公众对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可能出现焦虑情绪,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健康危害,等等。实践证明,有备才能无患,备足才能主动,主动方能制胜。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秉持的科学方法论,正是善于在统筹中谋划全局、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中掌握平衡、校准方向、赢得主动,我们党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回望过去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经济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增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转段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各级应继续做好有效统筹衔接,既要妥善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又要维护日常医疗服务;既要完善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的准备,又要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既要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又要实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万事成于实干。当前,各地疫情发展走势不尽相同,面临的矛盾问题也各有侧重。越是在这个时候,各级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克服麻痹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以扎实的作风和务实的行动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级要按照《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要求,强化属地责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稳妥推进方案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党员干部应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凝聚起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合力,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