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是一个少见的寒冬。似乎是要与冬月的天气相呼应,年终岁尾,一些地方的烟火气也冷清得出奇。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在一些城市,人员不出门,店铺不开张,市场不景气,连过去人头攒动的车站码头、拥堵不堪的马路街道上,也是人车寥寥。
出现这一情形,也不难理解。毕竟大多数人对病毒知识了解尚浅,被感染后究竟会怎样,会不会落下后遗症,难免产生一些疑问,出现一些恐惧焦虑的心理,更是人之常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紧张的心总会慢慢静下来。
如何迈过这道心中的坎,无疑是一次挑战。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讲科学,多听听专家的意见,淡化对疫情的过度解读。特别要看到,新冠病毒历经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毒株的演变,其频繁变异的特性需要防控策略的不断调整。近三年,我国经受了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考验,坚持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为全面夺取抗疫胜利打下了扎实基础。目前病毒的致病率大大降低,致重症的少,死亡风险已相对较小,无须谈“毒”色变,产生恐慌情绪。
我们需要做的,还是要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筑牢身心健康的防护墙。尤其要与人多沟通,互相多帮忙,心手相牵,美美与共,这才是突破心理关的撒手锏。心有阳光,繁花锦绣,追求人间的真善美,本身就是守护健康的力量。
还记得那张“陪你看日落”的照片吧!武汉某医院的车道上,一老一少,一医一患,抬头看夕阳的背影,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分明是寒冷的季节,却给人满心的温暖,照片透出的是人人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信心。
刷到过那个“中国好邻居”的短视频吗?一个两岁小孩被检出阳性,母亲为不拖累邻居,抱着孩子准备去方舱医院。邻居们看到孩子太小又有哮喘病,纷纷劝说母女俩居家隔离。在封控时期能够做这样的选择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为此大家都签了字以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有那些印在捐赠物包装箱上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就像鸿雁传书,美好祈愿直抵人心。从国际到国内,从物质到精神,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生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团结协作才是最有效的治疫良方。
当前紧要的,就是要有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存有一颗善良的心。
医生特鲁多24岁就身患绝症,但他笑看人生,自强不息,不仅在医学研究上取得骄人的成果,更是创造了长命百岁的奇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的墓志铭很短,却揭示了医学人文的精髓,更凝结了他百年人生的经验。它启示后人,对待疾病,必须治疗、帮助与安慰同步走,并且帮助、安慰的工作量更大,对有些病人来说也更重要。延伸到做人,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社会同理心,只有抱团取暖、人人共情,才能焐热心理上的伤寒。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这种做法形象地比喻为“穿上他人的鞋子,来观察、感受他人的体验”。
令人欣喜的是,与当前寒冷的天气相反,社会上涌现出的善行义举,不断温暖着世人的心:12月14日,京东从全国16个城市调集1000名快递小哥驰援北京,使受疫情影响快递大量积压的北京快递线再现生机;12月19日,在解封后由于发烧患者激增出现药品短缺时,苏州一位叫汪俊的药店老板把现有的5000片退烧药免费发放给老百姓……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的言行,使我们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力量,也点燃了心中的火焰。好邻居的故事之所以暖人,就在于大家都在为对方着想,千金买邻,八百买舍,远亲不如近邻。应呼相聚的快递小哥,更是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免费赠药的药店老板,虽失去了一笔笔生意,却解了几百个家庭的急,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美好产生于温暖,感恩呼唤共鸣。助有难者解难,给予彼此的不仅是有形的帮扶,更有精神上的鼓励,而从中树立起的信心则胜过了帮助本身。
天寒并不可怕,添一件衣服,就能感到温暖;见一缕阳光,就可看到笑容。还是那位英国诗人说得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时候,冷的不是温度,而是心情。只要大家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春天,必将从心头移到地头、枝头,花开四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