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分!要对课程重新调整……”不久前的那次专家督导课,令空降兵某训练基地作战指挥教研室教员陈岭很受打击。这堂被大家公认为精品课程的空降战例研究课,却被督导组专家打出低分,并被要求限期整改。
消息一出,立刻在教员队伍中引起热议。“两个月前还被督导组专家评为优秀,怎么这次就打了70分?”“陈岭教员可是咱们单位的教学骨干,难道是这次没发挥好?”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教学内容不够新鲜,还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带着疑问,陈岭找到督导组专家请教。
“这堂课从教学设计、内容架构、剖析深度、课堂互动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但看似面面俱到的战例研究和剖析,却没有抓住教育对象这个关键。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尤其要围绕学员任职急需、打仗必需的知识去传授。”督导组专家的一番话,让陈岭恍然大悟。
原来,这门课程以往的授课对象是营级指挥班学员,而这次的授课对象换成了生长军官学员。继续沿用原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难让学员们在思维上有所启发,而且对学员岗位任职帮助也不大。
找准症结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设计、调内容、换方案……陈岭仔细分析教学对象特点,采取层层剖析的方式展开案例分析,更加突出启发式互动与融合式推演。11月7日,在督导组专家进行“回头看”的时候,陈岭调整后的授课赢得了督导组专家和学员的一致认可,最终拿到92分,重回“精品”行列。
陈岭的经历不仅在教员队伍中引发热议,更引起了该基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将承训的21个专业200余门课程,一一摆上桌面,门门审、本本过,与部队一线指挥员联合审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及时将一线经验反哺教学、融入课堂、进入教材,使授课内容与学员岗位实际贴合得更紧。
“必须下大力抓人才培养方案编修和课程重构,让办学连着战场、让课堂对接战位,这样培养出的学员才能担重任、挑大梁、打胜仗。”该基地教研部主任陈希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