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与乡村有着天然的血脉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支军队是从山沟里“爬”出来的,从芦苇荡、青纱帐里“钻”出来的。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这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助力乡村振兴,责无旁贷。
回望红军初创时期,朱德为农家挑水,被老婆婆当成了伙夫。延安大生产时期缺种子,任弼时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全是从太行山带来的辣椒、茄子、萝卜、白菜等菜种。那时候,在毛泽东一再坚持下,他自己也分了一亩多责任田,一有空闲就和警卫战士一起侍弄庄稼。
几十年过去了,从全国到各地表彰的“最美退役军人”,总有一批投身“三农”实践,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勇往直前的“冲锋者”,他们或是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兵支书”,或是确保农业安全、端牢中国人自己饭碗的“种子大王”“蔬菜大王”。
放眼全国,从“沂蒙红嫂”军供品牌,到“黔货出山进军营”创新实践,军民携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果。
近年来,从参与脱贫攻坚到助力乡村振兴,人民子弟兵爱民足迹不断延伸: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定点帮扶的4000多个村庄接续奋斗,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74所军队医院对口帮扶113所县级医院,派出910多批4800多人驻点帮扶;助学兴教,援建的“八一爱民学校”从156所增加到360所……
泥土的芬芳,大地的见证。乡村振兴成果惠及人民子弟兵,既是新时代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见证,也是军民共建共享现代文明的历史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各级领导重任在肩,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大力推进新时代双拥创新:在人才振兴中兼顾国防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就是一支数量可观的国防动员潜力队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科学搭载国防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理念,真正把“人民军队、全民国防”落在实处、落在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