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千万代码,沙场千军万马。初冬时节,记者在西部战区联指中心看到,一场战役指挥演练悄然上演。
只见数份情况通报流转至相关席位,正在参加席位值班的联合参谋巫吉川迅速受理。他向担负后台支撑任务的某保障大队值班席位提出咨询需求后,根据对方提供的仿真运算结果迅速制订处置方案,意见最终被指挥员采纳。
“这个处置方案看似由我一人提出,其实背后有一支强大的智囊团帮助我们出谋划策,支撑着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成为‘最强大脑’。”巫吉川口中的智囊团,正是该战区联指中心某保障大队——作为战区联合指挥保障力量,他们肩负着“为战场决策提供数据保障、为作战指挥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任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该大队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结合支撑联合作战实践,把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作为推进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深挖人才优势,厚积打赢胜势。
在巫吉川所处指挥席位的“另一头”,记者见到了该保障大队被誉为“作战精算师”的赵伟团队——他们通过数学建模方式精确模拟战场,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依据。此时,该团队成员正在赵伟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围绕某新战法模型进行科研攻关。
“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是党的二十大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赵伟对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的感悟更加深刻,“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加速将科技转化为战斗力。”
“精算”模拟仿真团队、“庙算”兵棋推演团队、“深算”毁伤评估团队……走进该保障大队,一支支名称新颖、研究方向也颇为前沿的科研技术团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记者来到该保障大队“精算”模拟仿真团队,只见官兵正在对某项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可行性论证。从团队成员们作业服上的标识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来自陆军、空军、火箭军等不同军兵种单位;而从他们的军衔可以看出,团队成员都十分年轻。
“成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该团队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王戈告诉记者,团队中既有知名院校毕业的博士、硕士,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指挥军官。近年来,他们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项,并被各级推广应用。
“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需要有一流的军事人才作支撑。”王戈说,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对于他们这支技术团队而言,就是要海纳百川、聚才集智,吸引更多的人才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各展其能。
为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沃土,贯彻人才强军战略,该保障大队党委提出“青蓝”计划,通过完善青年人才引进措施、建立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优化青年人才服务保障模式等方式,让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在组织的关怀帮助下快速成长。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前不久,曾在全军某比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郭石一,以选调的方式,从陆军某部进入该保障大队“庙算”兵棋推演团队,由一名“摩步尖兵”转型为“科研棋兵”。踏入新战场,郭石一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几乎每晚都加班自学至凌晨。
“梦想就在前方,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必须只争朝夕、全力以赴。”郭石一告诉记者,未来5年,军队有军队的奋斗目标,他个人也有一个小目标:让新型兵棋对抗系统更加直观地展现战场态势,以“科技+”为训练转型升级赋能。
在该保障大队“深算”毁伤评估团队,记者见证了一次科技带来的改变——制订某作战行动火力毁伤方案,参谋人员只需要输入相关参数,系统便会自动给出“最优解”。
“我们的工作就是用‘实验’代替‘经验’,用‘算法’确定‘打法’。”该团队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王建宏告诉记者,过去制订类似方案,哪怕是经验丰富的参谋也需要数十分钟,如今在数据算法加持下,这一时间已被大大缩短。
“向科技要战斗力,就必须聚焦战场、向战研战。”走出作战实验室,王建宏和该保障大队许多指挥保障人员一样,又将顶着寒风、马不停蹄直奔高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作战数据收集工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每名官兵都是答卷人。”虽然已连轴奋战了好几天,然而王建宏却直言“忙得很充实、快乐”。他说:“答好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张考卷,我们使命在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