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钢铁引擎


■段江山 周俊谊 郑崑崙

深沉的夜晚,被灯光照亮的海域,一辆数十吨重的装甲车斜依在礁石之上。海浪与钢铁车体相撞,在劲吹的海风中激荡出阵阵水花。

暗夜触礁——这是两栖装甲兵最不想遭遇的险情。在这场跨昼夜联合军事演习最紧张的阶段,一辆两栖装甲车突然触礁,险些倾覆。

危急时刻,车内载员紧急撤出,留下礁石上的装甲车等待后续处置。

离触礁点不远的冲锋舟上,集结了第74集团军某旅多名两栖尖兵。大家都在为营救这艘触礁的装甲车出谋划策。

“装甲车左侧履带挂礁,右侧正被海水淹没,必须尽快登车抢救”“海水肯定正在灌进车体,战车随时可能侧翻甚至是沉海”“必须确保不会发生倾覆才能进入,不然后果不敢想象”……大家争论不出结果,不约而同地看向一言未发的两栖装甲技师兼驾驶员张景勇。这位被战友们称为“装甲专家”的老兵,也是复杂严峻情况下官兵的一根“主心骨”。

“我和两栖装甲车打了18年交道,还从没有让任何一辆车沉海!”争论间,张景勇已经判明情况:情势确实凶险,但战车还有挽救的可能,而且宜早不宜迟。

夜晚的海上阴云密布,风高浪急,涛声沉重。张景勇心一横,纵身跃出冲锋舟,顺势钻进触礁装甲车的驾驶室。

“老张!”冲锋舟上,战友们不约而同地惊呼一声。因为一旦战车侧翻,张景勇将没有机会逃生,只能和战车一起沉入大海……

在驾驶室内,面对不断涌入的海水,张景勇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他按照自己推想的第一套救援方案,首先接通陆上动力,尝试让车辆触礁的一侧履带从礁石上退回来。随着引擎一声轰鸣,装甲车猛地向前一蹿,终于移动了位置,可是车辆的倾角却进一步增大!

“老张快回来!” 战友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此时战车的倾角已经超过了80度,随时有侧翻的可能。

一招未见效,张景勇迅速启用自己想定的第二套救援方案:由于倾角过大,车辆无法从礁石上获取动力,那就让车“游”出去!

张景勇迅速切换水上动力,一边收紧挂礁一侧的履带、逐步降低车辆倾角,一边用另一侧的水门动力让车辆慢慢转向……

这一招终于奏效了:装甲车缓缓“游”出了礁石区。张景勇长出一口气,稳了稳还在颤抖的双手,随后一脚油门,装甲车引擎发出强有力的轰鸣声,缓缓调头驶向岸滩。

战车被成功救回的消息迅速传开,战友们的演习斗志也受到极大的鼓舞。熟悉张景勇的战友明白,他之所以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正是源于他多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和训练。

早在18年前,初入伍的张景勇就被两栖装甲车这个“铁家伙”深深吸引,新兵时夜里睡觉都能梦见自己驾驶着装甲车纵横驰骋。这样单纯的梦想,激发出他巨大的训练争先激情。

入伍第一年,在张景勇的强烈要求下,连队推荐他参加了装甲车驾驶集训队。最开始,复杂的装甲车构造与操作知识让他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各项集训成绩也并不拔尖。一向要强的张景勇心急如焚。他起早贪黑地自我加压补课,学不会动力原理就从中学物理课程开始补,看不懂电路就逐个电子元件拆开钻研。实车训练时,张景勇永远都有问不完的问题,这让教练班长看见他都感到头大。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张景勇在驾驶队伍中迅速脱颖而出,通过了装甲车驾驶的各项训练与考核。

回到连队,张景勇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给自己加压,主动设置障碍和难题,逼着自己在驾驶技术上精进。当兵第三年,他就成为了特级驾驶员。

从全集团军第一个完成某型两栖装甲车夜间上下登陆舰,到陆军新大纲试训后第一个实现所有课目达标,再到接连打破全军快速通过、原位转向、快速换挡、上下登陆舰百分百成功等8项纪录……这些年,张景勇一直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只能开一台车,只有把所有驾驶员教好,才能真正提高部队战斗力!”由于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张景勇成为装甲车驾驶专业教练员,也找到了追逐梦想的更大舞台。

2022年11月,张景勇获评陆军第五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喜报传来,战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张景勇曾说,作为一名装甲兵,让装甲车成为战场上的“两栖利刃”,这是值得他用整个青春去钻研的课题。而在战友们的眼中,张景勇始终如同一台强劲的引擎,磨砺自我,传动战友,为强军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澎湃动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