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影像绘就脱贫攻坚质朴画卷


■苏国霞

近期,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河锦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该剧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西部地区,两个村庄因一场天灾合并成一个村,村支书赵书和一心想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与老友国文、柳大满等人作出各种努力和尝试。30年间,两代人前赴后继投身扶贫事业,最终使村子彻底摆脱贫困。

作为在扶贫战线奋斗30年、全程参与脱贫攻坚的“老兵”,我有幸作为顾问,参与了该剧的创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次和剧组深入交流座谈,介绍农村扶贫情况;为主创团队推荐典型案例作为备用素材;审看剧本和样片,做好政策把关和真实性评估。

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等多重因素造成中国的区域性贫困。国家的扶贫工作一直强调扶贫先扶志,倡导“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剧中,柳家坪的脱贫历程正体现了这种精神——两个过往有积怨的贫困村,虽然存在诸多矛盾,但是在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的共同目标下团结在一起。他们不向现状低头,在国家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扶贫和惠农强农政策支持下,坚持不懈地寻找脱贫途径。探索的路上历尽坎坷:国文努力推动水坝建设,但因河流改道前功尽弃;柳大满兴办水泥厂富民富村,厂子却因污染问题关停;赵书和推广水稻种植、柳明试种木耳几经挫折……但他们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迸发出空前的脱贫拼劲与决心。

《山河锦绣》通过多元视角,多维度展现脱贫攻坚工作。这其中,反映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强大合力促攻坚的坚强力量;反映了扶贫带头人强化一线指挥,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必胜决心;反映了社会各界为脱贫攻坚事业添砖加瓦的倾情帮扶;反映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科技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的落实情况等。剧中,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柳家坪,从环境到个人发生全面改变。他们不仅完成了物质上的脱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精神上的致富。

《山河锦绣》以柳家坪作为贫困乡村地区的缩影,站在记录时代的精神高度,描绘了一幅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质朴画卷,弘扬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传递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坚定信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