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英雄的连队 青春的叙事


■于玮国

“遇到你们这样的连队,我们输得服气”

从老班长平晋鑫手里接过“英雄岳太全班”班长的接力棒,谢国平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

“我能胜任吗?”这位第82集团军某旅坦克八连中士觉得,与入伍16年的老班长相比,当兵7年的自己还太年轻,有点配不上这个荣誉班。

然而,连队战友们不这么认为。这一点,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来。

担任“英雄岳太全班”班长后,战友们见到谢国平,喊的是“岳班长”,而不是“班长”或者“谢班长”。这一称呼,是大家对他的认可。笔者和连队官兵都相信,谢国平能带好这个荣誉班。

谢国平来自江西赣州,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休假时,他喜欢穿简单T恤和牛仔裤,看起来有点酷。只有当你看到那双布满裂纹和茧子的手,你才会觉得眼前这个男孩“确实值得托付”。

一双值得托付的手,必然经历了风霜的磨砺。

刚开始练习坦克驾驶,谢国平连换挡都感到吃力。双手紧握挡杆,全身都在跟着挡杆颤抖,谢国平的虎口被震得生疼。“几次练习下来,手掌发麻,仿佛没了知觉。”谢国平一遍遍使出全力操作,手上慢慢磨出了一道道裂纹、一个个茧子。

一道道裂纹、一个个茧子的背后,是一群年轻官兵坦克技能的日渐精进。

那是野外驻训的一天。夜间环场机动课目训练中,谢国平担任头车驾驶员。路两边是高耸的大山,崖壁上松动的碎石随时会滚落。

坦克内,崎岖山路带来的震动感,顺着履带,沿着操纵杆传到谢国平手上。驻训地沙多风大,风扬起沙尘,潜望镜上蒙了一层细细的尘土。谢国平看不清路,只能从操纵杆的震动和经验中感知方向。

此时,笔者乘坐连队指挥车,位于坦克车队中后方。在笔者记忆里,以往这项训练都在白天组织,通常选择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夜间山路环场机动,还是近年来的第一次。

漆黑夜幕中,伴着轰鸣,一条由坦克组成的车队在山间蜿蜒。终于,随着最后一辆坦克平稳熄火,夜间环场机动顺利结束。

几天后的一次演练中,坦克八连作为旅队唯一的穿插突击连,准确判断“敌”兵力部署,找到“敌”防守兵力薄弱处,直插“敌”心脏,圆满完成了穿插任务。

演练结束,被裁判宣布 “阵亡”的蓝军官兵,朝着谢国平竖起大拇指:“遇到你们这样的连队,我们输得服气。”

“永不言弃,永不言败,永不言悔”

拿起笔,翻开坦克八连《退伍纪念册》,一名即将退伍的老兵郑重写下:“永不言弃,永不言败,永不言悔。”

这句话,也是坦克八连的连魂。每当关键时刻,连队官兵总会吼出这12个字,从中获得更大的力量。

时间回到1年前,旅里选拔参加“八一”马拉松比赛队员。

当时,连队派下士温鹏举参选。那天太阳火辣,跑着跑着,温鹏举却感觉浑身发冷无力。身旁,不停有参赛队员相继退出。温鹏举咬紧牙关,心中不停默念:“永不言弃,坚持就是胜利,倒也要倒在终点。”

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冲过终点,温鹏举便倒下了。营长岳玉宝闻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他始终记着温鹏举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营长对不起,我给连队丢脸了。”

“你非但没有丢脸,还为连队争了光!”听了营长的话,温鹏举心里好受了些。从医院回来后,温鹏举在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段感受:“今年是我当兵第5年,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理想信念是很可怕的,只要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坦克八连,被改变的不只是温鹏举。这12个字,在每名战友身上都留下了印记。

11月中旬,临近专业课目考核。有的战友射击专业快速瞄准课目学得还不够精细,三级军士长火控技师孙贵涛知道后,急忙带大家进行补差训练。

“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能放弃。”考核前夜,连队所有炮长几乎彻夜未眠。孙贵涛采用车轮战的方式,让成绩没有达到优秀的战友一个个轮换训练。

功夫没有白费。第二天考核,全连成绩全部优秀。二级上士黄龙说:“如果没有班长陪我们加练,我一定拿不到优秀。”

备战旅里组织的军体运动会时,笔者常常看到一级上士李强奎在俱乐部里加练。看着这位入伍15年的老兵刻苦训练,很多战友争相加入。最终,李强奎不仅拿到了引体向上单项全营第一,还通过了特三级运动员考核评定。

新兵陈康身高不到一米七,体重却有85公斤,3公里跑一直不及格。连队给他制订了训练计划,如今,陈康体重瘦了20公斤,3公里跑成绩大幅提升。今年军体运动会,他一下子做了380多个俯卧撑。“放在以前,这成绩我想都不敢想。”陈康开心地说。

有一本书中曾这样说:很多人都懂得精神的力量有多大,但很多人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喊口号,讲是讲了,但没有去执行。

“永不言弃,永不言败,永不言悔”——这12个字,坦克八连的战友们不仅常常在嘴里喊出来,更是义无反顾地这样做。

“守护眼前的和平安宁,是一件值得的事”

和别的兵种比起来,坦克行驶中卷起的沙尘,让我们看起来总多了些“土气”。

一次训练归来,一级上士冯海军的脸上、嘴里、眉毛里、耳朵里都是土。远远望去,只能看见两个眼睛在忽闪忽闪地动,只看人不听声音很难辨别出来是他。

“咱们是坦克兵,不吃些土,哪能练成硬骨头?”冯海军最常说的便是这句话。

野外驻训地天气变化大,常常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就乌云密布。一次大雨,帐篷顶上积水过多,沿着缝隙慢慢漏进来。

帐篷外下大雨,帐篷里下小雨,“土”加“水”就变成了泥水。战友们拿起“万能黄色脸盆”,不慌不忙地接滴下来的水。眼前,雨水成串滴下来,大家打趣将这里比作“花果山水帘洞”。

在“吃土”的日子里,战友们发现了藏在辛苦背后的乐趣和价值。那是坦克兵的另一个样子。

一次比武,排长张淳在400米障碍跑时伤了腿。那以后,张淳不能像以前一样拼命奔跑了,也没有机会代表连队参加比武。

“值得吗?”笔者问。

“打赢才是军人最大的价值。”张淳毫不犹疑地说,“我可以倒下,但不能没有拼过就放弃。以后就算退伍回家,我再遇到困难,想起那么难的时候还能坚持,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全力以赴,为梦想而拼搏。笔者常常觉得,坦克八连留给大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都要有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梦想的精神状态。

其实,苦也在悄悄酝酿着蜜。一切绚烂的收获,都绽放在默默的辛苦付出之后——

今年环场机动课目结束,坦克八连装备完好率百分之百。每次中途休息时间,二级上士平安和中士蒋家军都会一遍遍检修,将故障提前排除;18岁新兵冯柏棋,刚来连队时快速精确瞄准击发课目不及格,反复训练后,如今成绩迅速提高……

那天,训练结束已是深夜,整个训练场被坦克的红色尾灯照亮。那一刻的宁静,让笔者感到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当军人,守护眼前的和平安宁,是一件值得的事……”

至今,笔者都忘不了刚入伍时的那个场景。一大早,笔者拎着行李坐上武装部的吉普车,直奔火车站。看着窗外的风景,笔者心头翻涌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豪迈——

那一刻,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对得起爷爷给我取的名字:“玮国”——用保家卫国的奉献,呵护和平这个国之瑰宝。

图①:第82集团军某旅坦克八连参加进攻战斗演练。

图②:第82集团军某旅坦克八连官兵在阅览室读书。

图③:第82集团军某旅坦克八连组织开展“小比武、小竞赛”活动。

魏传豪、贾宏伟摄

感谢班长的“套路”

■下士 陈  翔

班长谢国平常常“套路”我们。

一次参加20公里拉练,我快要坚持不下去时,班长突然说:“坚持一下,还有2公里就到了!”听到这句话,我立刻提起一股气往前冲。

然而,距离终点根本不是2公里,我继续咬牙往下跑。“陈翔,再坚持一下,真的就只剩2公里了……”就这样,在班长一个又一个“只剩2公里”的“套路”下,我跑到了终点。

还有一次,连队组织引体向上训练。班长站在我旁边说:“拉10个就行,我帮你数着。”“班长,够10个了吗?”我问。“再拉一个,马上够了。”班长说。

果然,我又中了班长的“套路”。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成绩达到了优秀。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班长的“套路”,我是没办法坚持下来的。感谢班长的“套路”,让我快速成长。

这碗泡面有点“咸”

■列兵  马骏凯

新兵下连不久,我出公差回来,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我向连队宿舍走去,发现宿舍里一片漆黑,心里犯嘀咕:“今天也没有什么集体活动,人都去哪儿了?”

一进屋,我愣住了。好几个战友打开打火机,班长端着一碗泡面,递到我手上,大家开始为我唱生日歌。

顿时,幸福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原来,班长和战友们知道这是我在部队的第一个生日,一早就准备好了这个惊喜。

我端着热腾腾的泡面,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到碗里。我开玩笑地说:“这碗泡面可能有点‘咸’了。”

这碗“有点咸”的泡面,是我在军营吃过的最美味的面条。

我们的“美发师”

■列兵 叶  川

周末,我们几个新兵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起。突然有人对同年兵张鑫升说:“你的头发有点‘茂盛’啊!”

我们齐刷刷地望向张鑫升,他的头发确实有点长了。不剪的话,下周一的军容风纪检查肯定不过关。“找班长帮咱们理吧!”我提议。新兵丘鸿茂说:“不能总麻烦班长,咱们要自力更生。”于是,丘鸿茂自告奋勇帮大家理发。

张鑫升成了丘鸿茂的第一个“顾客”。很快,头发理完了。看着张鑫升头顶上的头发剪得像坑坑洼洼的地雷场,头两边的头发像一层一层的梯田,大家表情复杂,笑出了声。

虽然效果不尽人意,但好在头发剪短了。那天,丘鸿茂给我们每个人都理了发。如今,丘鸿茂的理发水平一次比一次好,我们都喊他“美发师”。

(李国臣、王  轶、孙晓龙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