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努力让文学“新苗”茁壮成长


■侯健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繁荣发展强军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遵循。作为一名从事军事文学创作教学的军校教员,我感到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心田。

军事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人民军队的建立,新型军事文学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文学进入一个持续发展的高潮期,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的创作队伍,产生了《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等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深受军内外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党领导下的军事文学记录了新中国和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艰辛历程,反映了当代中国军人的光荣与梦想,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特质和艺术风格。长期以来,我们的军事文学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官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满足部队官兵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具有扬军威、鼓士气,促进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它对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繁荣发展强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军事文学创作的院校教学正式展开是在1984年。那一年,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迎来第一批共35名学员。自此,一批批文学新苗在这里成长,南阶梯教室和门前那棵枣树成了代表军事文学创作教学工作的重要意象。军事文学创作作为一门学科方向在这里落地生根,并不断结出硕果。一大批带着新鲜时代气息、新锐思想意蕴与新颖艺术风貌的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破土而出。

我有幸成为军旅作家中的一员,是军队这块热土养育了我。在从事多年军事文学编辑出版工作后,我调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随着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不断深入,我越发体会到,新中国军事文学,与其他类型的文学相比,更有其鲜明的个性和无可替代性。它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诞生的,是彰显家国情怀、展现强军实践的重要载体。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离不开军事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前不久,90多岁的原军艺文学系主任徐怀中老师,这样寄语在校师生:“军事文学并非走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随着里程延伸,前景更为开阔,更多新的发现,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这让我们很受启发。我们要想在文学创作教学上取得成绩,就要认认真真地坚守好教学主阵地。我觉得,军事文学人才培养的方向,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是基础,同时要加大任职培训教育,要贴近部队实际,不定期开办文学创作短训班、军旅故事创作短训班等,切实把军事文学的树苗栽种到部队肥沃的土壤里去,让军事文学从强军实践中来,到强军实践中去。近两年,我们组织创作的“人民英雄——国家记忆文库”首批图书出版发行。这既是军事文学的收获,也是军事文学创作教学的新范例。接下来,我们会在这方面作出更多探索。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军事文学教学和创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比如军事文学专业教员和批评人才的不足,年轻作家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观念和能力还不够成熟,创作队伍青黄不接……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创新,早日突破这些制约军事文学繁荣的瓶颈问题。也正是因为面临这些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便格外让我们受到鼓舞。在今后的教学和创作实践中,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南,不断探索教学模式转型升级,强化创作实践,坚持把课堂一端延伸到史诗般的革命历史中,一端延伸到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教育引导文学后备军不断创作出传承红色基因、讴歌强军实践、军味战味浓郁的军事文学作品,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挥自己的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