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书写人类命运与共的“中国答卷”

——对话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


■本报记者 佟欣雨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珍贵。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已经写入我国宪法、我党党章,我国是唯一把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和平发展不只是主观愿望,还是客观选择,也是世界利好。

●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通过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现代化道路新选择。

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我国为何选择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王义桅: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珍贵。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已经写入我国宪法、我党党章,我国是唯一把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为什么中国能够走和平发展道路?

首先,这是中华文明的和平文化基因决定的。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推崇就地取材,而非掠夺他人。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和平秉性,并始终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作为思维出发点。比如强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只是出于粮食安全考虑,也是考虑到如果完全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世界粮价就会升高,更多国家贫困人口就会挨饿。

其次,中国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其生产方式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积累工业化的基础资金,改革开放后通过土地出租、招商引资、土地财政等,逐步积累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资金,并通过引进外资、参与全球化实现合作共赢,短短几十年实现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成就。这有别于西方国家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市场掠夺和财富攫取。

记者:如何理解实现中国自身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王义桅: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决不会强加于他人,转嫁危机,拱火冲突,而是反求诸己,走“双循环”“双碳”之路。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又进一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只有国际社会共同发展、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才有保障,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因此,中国和平发展不只是主观愿望,还是客观选择,也是世界利好。

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通过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现代化道路新选择。

以和平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

记者: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对此应如何理解?

王义桅: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主观认知和客观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从现代化起点看,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思想、制度和组织基础,避免了西式现代化的思维依赖、路径依赖、体系依赖。

西方人说自己“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但对他人或他国,行的却是“照我说的做,不要学我做”(Do as I say, not as I do)。这样做的结果是,一些前殖民地国家在自身现代化进程中照搬西方模式,失去发展自主性,陷入发展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鲜有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

中国没有迷信西方,走西方历史上的侵略扩张的战争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可谓“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通过“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拉动,实现了快速工业化。随后开始不依附于他国,走真正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以“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为标志,中国初步建起了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让中国补上轻工业短板,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市场换技术”,中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外交谈判和践行“一国两制”,妥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以和平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

习主席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立足自身国情,超越了西方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的现代化模式,既实现“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记者:自2013年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近年来我国做出哪些努力?

王义桅:在世界局势处于大转型、大变革的关口,习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应怎么办的重大命题,在历史转折关头彰显出真理的光芒,指引着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正确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文件,反映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其深远影响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一步彰显。

中国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积极践行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循序渐进。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如老挝、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等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各方已就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等命运共同体,得到积极响应。

记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王义桅: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逻辑。

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西方现代化的全球扩张,并没有带来人类共同现代化,而是塑造了文明等级秩序。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敛、并联、和平方式实现,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新秩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进步超越文明优越。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长期以来,很多人把现代化误解为西方化,认为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全盘“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然而,西方现代化从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和残酷性,其成功的背后实质是侵略扩张、殖民掠夺,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事实上,学术界也掀起过对于西方现代化批判的思潮,很多西方学者都对西方现代化进行反思,认为其具有破坏性和不人道的一面,并导致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消失。哲学家马尔库塞批评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单向度的人”。可以说,西方现代化经验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高标准,而发展中国家直接复制这样的“模板”宛如把婴儿扔到大海里游泳。中国式现代化则是结合自己的国情,有序地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等,自信自觉地探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从自身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伙伴网络。现代化最初是欧洲中心论的话语,以“现代—落后、文明—野蛮”的二元叙事,形成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进化说辞。二战结束后,欧洲中心论被美国中心论取代,“发达—发展中—欠发达国家”叙事取代欧洲的现代化叙事。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实现伟大复兴,是人类现代化更具包容性的叙事,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

总之,我们应通过走符合自身国情现代化道路实现命运自主,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人类共同现代化,构建命运与共、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网络,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