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之战,处于劣势的法军因炮兵操作失误,一发炮弹无意中击中了德军后方的一个弹药库,一下子引爆了弹药库中的炮弹。德军阵地上的大炮因一时无弹供应,炮火只能暂停。法军抓住战机转守为攻,从而获得了战场上的优势。
这个例子是战争中的一起不确定性事件。不确定性也被称为“战争迷雾”,作为指挥员如果不了解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战争。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高度重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克劳塞维茨则把战争称为“不确定性的王国”。
战争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从这一角度看,战争的实质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说:“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根据香农的信息论,在战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转化过程中,信息除了可以消除不确定性,也同样可以带来新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由于信息化装备快速发展,情报侦察能力大幅度提升,有人认为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实践证明,信息化战争中不确定性不光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场上,面对海量的战场侦察图像,美军需要投入数以千计的情报分析人员,但他们仍然常常被一些信息弄得“不知所措”。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更加广泛,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减少,甚至获取信息的先进设备愈加复杂,其本身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由此可见,未来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不能正确地对待不确定性,在战争中就会吃大亏。二战初期的法军一度非常教条,他们一直恪守“不完全搞清敌情绝不进行战斗”的原则,一直在被动等待更详细的情报。但创造“闪击战”的德军将领古德里安,指挥德军故意变来变去,频繁调整部署,使法军始终未能查清德军情况,从而一次次丧失夺取主动的可能。法军最后落败也就很自然了。所以,学会在不确定条件下作战,对任何一名指挥员都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不确定性是复杂系统的核心特征,这就意味着其根本无法全部消除。因此,我们应对不确定性,不能建立在消除的基础上,而应该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把它突显出来,并且加以有效控制。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各国军队总结出了很多管理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掌握跨代优势。战争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存在于对抗双方最接近的地方。如果对抗双方差距很大,结果一目了然,不确定性也会很快消失。“坦克战胜骑兵”是战争的普遍法则。战争实践证明,运用更高级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一方往往能够打赢尚在运用较低维度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一方。现代战争中,作战理论、武器装备等一旦形成代差,往往导致作战力量、作战指挥、作战方式的“非对称”,人和武器的数量优势将大大减弱,人的决策、指挥、精神等主观能动性作用将受到极大制约,以往的战术战法将被改变,战争甚至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二是加大系统余量。加大余量就是在“量”上下功夫。比如,以前打仗为了减少不确定性,战场上进攻与防御兵力往往遵循3∶1的原则,即进攻兵力要达到敌人防御兵力三倍时才能发起进攻。未来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如果系统内部没有设计余量,一旦某个节点被破坏,就可能引发整个作战体系的瘫痪。
三是做好预案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不能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潜在的风险就可能不断叠加、升级,最终导致系统失控。战争准备应建立在可预见的时机上,只有扎实落实各项应对之策,提高练兵备战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才能有备无患。
四是提高指挥技能。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素养事关作战胜败,驾驭战争不确定性历来考验着指挥员的智慧与胆识。当今科技进步和创新极大地增强了战场上的态势感知能力,指挥员应从细微之处认真分析研判,及时发现不确定性中隐藏的战机,培养出敌不意、先敌制胜的素质。同时还要将谋略和先进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给敌方制造不确定性,减少己方不确定性,主动创造战机。
不确定性中蕴藏着机会,最大的不确定性也许就是最大的机会。历史经验表明,许多事业的成功,一开始并非来自周密的计划,而是来自实验和摸索,甚至还有那么一点运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善于抓住和利用意外和偶然所提供的一切机会,往往会增加敌方的不确定性,收获意外的惊喜。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对方的不确定性状态、削弱对方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无疑有益于夺取战场优势和主动,为打赢战争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