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习主席在河南安阳林州市考察红旗渠时,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号召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习主席的教诲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激励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艰苦奋斗、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拼搏奋进、建功立业。
今天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乡村振兴、科研攻关、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青年奋力拼搏,用臂膀扛起责任,用实干书写华章,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但是,也有少数青年滋生骄气,缺乏平实谦虚之心;还有少数青年身有娇气,听不得批评、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摔打、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实践证明,骄娇二气与干事创业格格不入,成为影响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必须下决心磨掉骄气、去掉娇气,以过硬作风和本领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对于摒弃骄娇二气,古人有许多真知灼见。《尚书·大禹谟》中讲的“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孔子借用鲁恒公庙里的“宥坐之器”告诫弟子:自满必倾覆,骄傲必倒台。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为人处世道理。“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警句,则告诉我们只有自觉摒弃娇气,勇于吃苦、不怕摔打,才能磨砺心智、增长才干。
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一直贯穿于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当年,延安军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官兵一手拿锄一手拿枪,硬是让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以生产的大丰收有力地支持了抗日前线。上世纪60年代开凿红旗渠时,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后来,这条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许多革命先辈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革命和建设立了大功,可谓功勋卓著、荣誉满身,但他们从不把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而看作是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同志的帮助,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精神品格。今天的青年既要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在披荆斩棘中开辟新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的奇迹,又要学习他们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做到自警自励,永不骄傲自满。
作家茅盾讲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先生学问高明,弟子众多。一天他坐在无花果树下乘凉,见斗大的西瓜生在又细又柔的藤蔓上,而无花果树长得极粗,结的果却极小,便感叹“天公真是颠倒”。忽然一粒无花果落下来,不偏不倚打中他的鼻子,他顿时大悟:如果是西瓜砸下来,后果不会如此轻松。看来天生万物各有各的道理,“何必妄自议他”。处于不同的时间、地点,站在不同的方位、角度,观察事物的结论会有很大差距甚至截然不同。正所谓“不自是,故彰”。许多时候觉得自己成绩很大、本事不凡,却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此,我们要经常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对表对标,与使命职责对表对标,与英模人物对表对标,在不断内省中提升道德修养。只有永葆“不自是”的悟性与清醒,才能看到自我的渺小,永不停下奋斗进取的脚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骄气,或因品德修为锤炼不够;娇气,或因缺乏磨砺翅膀不硬。焦裕禄、王进喜、林俊德、杜富国等英模人物的成长,无一不是在艰苦环境中摔打出来的。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广大青年要选择到“吃劲”岗位上去磨炼,敢接“烫手山芋”,去经受艰苦环境、繁重任务、困难挑战和突发性事件的考验,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去“煎熬”,到没有退路的地方去“搏杀”,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顶得住压力,提升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素质,像松树一样铁骨铮铮、遒劲有力,像竹子一样凌空向上、虚怀若谷,像梅花一样经霜傲雪、吐露芬芳,努力成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