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赵充国70多岁时,国家遭遇羌人叛乱。汉宣帝询问赵充国,谁带兵平叛最合适,他毛遂自荐说:“非老臣莫属。”汉宣帝又问需要带多少兵马可以平定,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纸上谈兵不行,老臣要实地勘察,然后制定平叛策略。”后来赵充国带兵出征,平定西羌之乱,为国立下大功。千百年来,有建功之心的人不胜枚举,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实现立业之志,赵充国年逾古稀依然敢于担当、勇于任事,为今天的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
回溯历史,勇于任事始终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之一,从先秦时期孔子的“当仁,不让于师”、孟子的“舍我其谁”,到晚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数先贤“以天下为己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始终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年轻干部处于“蹲苗”关键期,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传承先烈先辈担事任事的优秀品质,珍惜岗位、珍惜时间,磨砺心智、锤炼本领,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
在做平凡事中砥砺心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岗位平凡,不意味着做不出业绩。雷锋是一名普通战士,时传祥是一名掏粪工人,王继才是一位守岛人,王顺友是一名邮递员……他们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一定有坚守岗位的执着。这份执着告诉我们,只要在各自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在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中砥砺心性、练好内功。要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珍惜与伟大时代同行的人生际遇,只争朝夕、勠力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在甘于吃苦中提升能力。面对苦差事,是甘之如饴,还是避之不及,反映一个人能否担当。少数年轻干部在本应奋斗的青春里选择了“佛系”“躺平”,缺乏吃苦精神是重要原因。习主席寄语青年:“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人的成长蜕变,正是历经千淘万漉、在不停雕琢自我中实现的。年轻干部想要成就事业、成就人生,就必须把吃苦当“吃补”,主动吃学习的苦、生活的苦、训练的苦,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摔打磨砺,能力自然会随之不断提升。
在应对难事中锤炼意志。“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常见于人们的祝福语,然而,人生实则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磨难与人的成长历程形影不离。当下,一些年轻干部面对“拦路虎”总想着绕路而行,甚至企图走“捷径”。殊不知,贪图“捷径”者总会被“捷径”所困。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绝非一片坦途,各种难事绕不开、躲不过,平常时候敢担难事棘手事,关键时刻方能脱颖而出胜任大事。我们要认识到,越是困难大、矛盾多,越能够锻炼能力;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越能够锤炼意志。年轻干部要主动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在斗争实践中提高能力,把自己真正锻造成为新时代的“疾风劲草”和“烈火真金”。
(作者单位: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