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某部着眼胜战打赢,严格用战时标准纠正党委机关文风,将“短、实、新”要求贯注平时文电起草拟制全过程,部队呈现出高效迅捷、干练简洁的新风貌。这一现象再次提醒我们,文风也应坚持平战一致。
众所周知,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部队平时所有工作都是为战时做准备。于文字工作而言,也是如此。无论领导讲话、指导意见,还是下发通知、上报情况,都离不开文字材料。如果平时文风与打仗要求贴得不紧,习惯于面面俱到、拉长增厚,抑或盲目追求工整对仗,战时就难免受制于惯性思维,陷入想短短不了、要快快不了的窘境。诚如一位在战区机关任职的参谋所言,“战争状态的文稿要求高度凝练、清晰准确,平时不转换文风就难以适应”。
文风也是一种软实力。它不仅折射参谋人员业务素养,还体现一级党委效率水平。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各种文电不但简洁明了,而且与战争节奏相匹配。在硝烟中作文、马背上发电、担架上开会,决定了文电讲稿必须简短、实用、管用。这些枪林弹雨下的指挥能力绝不是迫在眉睫的急中生智,而是日积月累的水到渠成。倘若没有平时高效行文的锤炼,战场上面临的将是胜败输赢的严峻挑战。延安时期,曾有人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文风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一看语言文字,就知道谁战胜谁了。”
近年来,各级大力倡导改文风、正作风,消除繁文缛节。然而,“四六句”“穿靴戴帽”“繁琐冗长”等不良文风仍有市场。比如,有的成文速度慢,总想雕琢一番,办文效率不高,缺乏“火线”意识;有的喜欢秀存在,对上级通知要求总想“创出亮点”,但研究不深不透,把握不住重点,导致执行出现“肠梗阻”;还有的作风不实,即使到了演练场还热衷用材料包装工作,以期博取上级关注和“赞誉”。究其原因,主要是党委机关政绩观不端正,没有树牢平战一致观念,未能将文风放在实战环境中去审视和评判。如此一来,必然会偏离打赢标准,贻误战斗力生成。
文风坚持平战一致,就是要站在运筹打仗高度,坚持行文遵照战斗力标准,做到构思针对问题、布局压减篇幅、落笔抓住要害,确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切实能够高效指导作战行动,牢牢把握战场主动。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