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思想警惕和头脑清醒,不忘初心使命,严守纪律规矩,让自己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西汉经学家匡衡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留下了“凿壁借光”的千古美谈。凭借自己的勤勉和才华,匡衡官至丞相并被封为乐安侯,然而他却在封侯拜相之后假公济私、侵占良田,最后被贬为庶民。唐代诗人李绅年轻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写出《悯农》被广为传颂,却在飞黄腾达后生活奢靡、滥施淫威,在他去世后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由此不难想到今天一些贪腐分子,他们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能勤勉工作,但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增大,放松了党性锤炼,控制不住欲望、抵挡不住诱惑,变得贪婪甚至道德败坏,最后锒铛入狱。古人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意思是有良好开端的实在是很多,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却十分少。历史的启示和现实的教训都告诉党员干部,应当做一个“能克终者”,始终保持思想警惕和头脑清醒,不忘初心使命,严守纪律规矩,让自己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党员干部做“能克终者”,须常怀慎初之心。现实中栽跟头的人,许多是从一顿饭、一杯酒开始,一步步越过雷池、滑入泥潭的。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关口”,一旦突破便一发不可收,最后毁掉了自己。党员干部应注重在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做起,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做到“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坚决守住第一道防线,把好第一道关口。
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正因为如此,谢觉哉经常与自己“打官司”,陈毅“中夜尝自省”,吴玉章写下“反省座右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人能确保不犯错误。党员干部做“能克终者”,须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时常进行自我检视,主动查找、勇于改进自身缺点和不足,在自省中不断擦拭自己的初心。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许多多共产党员都做到了“慎终如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更应当保持“赶考”心态,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赤子之心,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作者单位:第81集团军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