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签约医生”下沉基层连队


■黄宗福  郝东红 本报特约记者 黄小春

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签约医生”为官兵发放联系卡。尤昕南摄

翻看着手机里一个个祝福短信,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显微骨科主任陈前永,心里暖意融融。

“回营后我的腰伤恢复很快,感谢您一段时间以来无微不至的关怀……”读着这段文字,陈前永的眼前浮现某旅排长张贤华的笑容。

几个月前,张贤华腰伤复发,连队卫生员周博第一时间拨通了陈前永的电话。在专业指导下,张贤华第一时间被送往体系医院接受手术。

作为该医院对口服务基层连队的“签约医生”,为连队官兵提供及时专业的初诊和高效便捷的后送,是陈前永和同事们的责任。

在陈前永眼中,缩短体系医院与基层部队的“保障距离”,是提高为兵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

今年初,《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实施,该医院创新为兵服务方法,将保障落点前推至体系部队的建制连。他们通过定期巡诊、远程问诊的方式,为签约连队官兵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今年上半年,该医院医护人员深入对口保障的连队巡诊,了解官兵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为基层官兵开展“点对点问诊,一对一服务”。就这样,陈前永成为张贤华和战友们的“签约医生”。

“协调急诊科、手术室开辟绿色通道、做好接治准备,同时通知科室准备军人病房,并提醒连队卫生员按体系部队官兵就诊‘一卡通’政策办理急诊入院手续……”自从当上了“签约医生”,陈前永已将这套接诊流程熟稔于心。

“把优质医疗服务提供给基层,我们才能当好官兵健康的‘守门人’。”陈前永说。

缩短基层官兵与体系医院之间的距离

“你的体检报告显示尿酸偏高,建议管住嘴、多运动。”年度体检工作结束后,该医院心内科专家王联发,及时对自己服务群体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导,并实时更新了手头的“官兵健康档案”。

分析健康数据,是王联发在长期巡诊中养成的习惯。每次官兵体检过后,他都会针对疾病防治开展现场解答,为官兵量身订制健康方案。

“我们既是基层官兵的健康监察哨,也是他们的就诊联络员。”该医院院长胡立洋这样理解“签约医生”的职责:提高基层诊疗能力,解决体系医院看病难、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提高为兵服务满意度。

为提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提高体系医院门诊效率,这个医院专门召开体系部队座谈会、医护集智攻关会,共同协商、破解难题。他们通过定期问诊、体检数据监测、远程会诊等方式,为官兵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探索实施“单兵全维精准卫勤保障”服务模式;定期为对口服务的连队卫生员技术培训,让基层官兵小病小伤不出营门。

“只有不断缩短基层官兵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基层官兵才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健康保障服务。” 胡立洋说。

那天,该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刘洋收到了陆军某部少校张雷的复诊咨询:“我的眩晕感减轻了不少,但最近躺着的时候耳朵里还有咚咚声。”

“这种搏动性耳鸣是由血压变化引起的,按时服药后,病情应该会有好转。”解答完疑问,刘洋主动联系张雷所在部队卫生连军医为他补充后续治疗用药。

“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专科医生的专业复诊,这种服务模式太好了!”张雷从卫生连取到药后,激动地和卫生连军医聊了起来,“咱们部队到第901医院来回80多公里,部队派车去复诊得花近4个小时,一个上午就耽误了。如今,在线复诊、基层取药只需要不到10分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健康咨询、线上复诊、就诊联络,该院医护人员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是健康宣教:将健康常识、救治知识教授给基层官兵和一线卫生工作人员。

近年来,该院急诊科护士长李明经常下部队授课。从战场救护基本技能到训练伤防治技巧,再到应急救治技术,李明倾囊相授,受到基层官兵欢迎。

今年夏天,某部卫生员牛伟发现一名新兵在训练中表现异常。牛伟当即给其检查身体状态,初步判定新战士得了热射病,并给予针对性处理,随后又联系到李明。

李明在协调科室做好接诊准备的同时,通过视频指导牛伟在将新战士送医途中同步实施救治,有效避免了病情恶化。

基层连队有了精准保障的“签约医生”

聘用制主治医师蒋传海,如今一不小心成了基层部队的“签约医生”。这份工作费精力、耗时间,但让他获得感十足。

自从担任了基层部队的“签约医生”,蒋传海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日常健康咨询、定期线上诊疗、在线答疑解惑……打开手机,满眼都是基层官兵咨询病情、寻求帮助的消息。

在这家医院,和蒋传海一样成为“签约医生”的还有不少。

该院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主任杜娟告诉记者,他们在全院范围内遴选了400多名任职时间长、专业技术优、保障经验足的医护人员,担任部队“签约医生”,对保障体系内的官兵开展网格化、精准化服务。每名“签约医生”都有自己对口保障的连队,常态定人、定责开展军人健康服务。

医院还对“签约医生”进行常见病技术培训,制订全维精准卫勤保障服务流程,明确每个人在各环节中的作用和职责,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闭环。

为了让官兵了解和信任这项服务机制,医院专门制作了宣传海报,向官兵发放咨询服务卡,详细罗列了健康咨询诊疗、心理评估疏导、常见病和训练伤防治健康宣教、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来院就诊引导对接等服务内容,并附上联系方式。

今年夏天,某部二级上士李峰的母亲在农村老家劳作时不慎摔伤了腿。因对相关规定中有关军属优惠医疗和转诊政策不了解,李峰第一时间向部队“签约医生”蒋传海求助。

了解情况后,蒋传海不仅介绍了相关优惠政策,还详细讲解了转诊流程、住院须知,并积极协调门诊部和相关科室开辟绿色通道,提前准备军属病房,为李峰的母亲打通了就诊、治疗、住院“一条龙”的绿色通道。

“‘签约医生’融入网格前推服务保障,有利于常态沟通、精准对接,打通服务部队和军人军属的‘最后一公里’。”谈及推行服务保障新模式的初衷,该院政委颜鹏飞说。

鼓励更多医护人员贴近基层服务官兵

走下手术台,已是晚上。主治医师马武秀回到休息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中官兵咨询病情的未读消息,并一一阅读回复。

自从担任某训练基地“签约医生”,马武秀就觉得“时刻都在诊疗”。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尽快回复官兵咨询,尽量做到当日提问、当日解决。

“单兵全维精准卫勤保障”服务模式提出之初,“让谁服务、如何服务”等问题一直是医院党委一班人思考的重心。

“医院现役人员少,医护人员平时门诊、手术和业务学习任务较重,精准保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一直是我们担忧的问题。”如今,官兵们给出的赞许与肯定,让医院党委一班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付出总有回报。这次竞聘成功,充分表明我在为兵服务中所做的工作,受到了医院党委和同事们的认可!”11月中旬,骨二科聘用制护士李为在医院组织的管理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发热门诊护士长的职位。

“累计下部队巡诊40余次,担任两个连队的‘签约医生’……”30多岁就晋升为护士长,让年轻的李为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一项制度要确保不流于形式、高效运行,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和监督体系!”该医院领导说,他们将医护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纳入了考评体系,在《聘用制员工薪酬待遇调整方案》《医护人员职称评聘实施方案》《聘用人员管理岗位竞聘办法》《聘用人员“人才库”遴选办法》等文件措施中,明确相应的加分权重,发放为部队服务津贴,并且在评功评奖、职称评聘、管理岗竞聘等方面,突出为兵服务、为战服务导向。

“这是荣誉的激励,也是催征的号角,让我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为兵为战的保障人员。”该院医生马武秀由衷感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