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为兵服务,制度背后是温度


■颜鹏飞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得知一名病危的红军战士需用特效药后,立即叮嘱医生“要多为战士着想”。听了医生“特效药是专门留给首长的”话后,毛泽东急了:“什么首长、首长……现在要紧的是抢救病人,一刻也不能延误!”

淮海战役中,军医郑星勇坚持“同志们打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中弹阵亡前,郑星勇断断续续地哼唱着:“我们是红色医务员,爱护伤病员像自己的眼睛……”

两则故事,蕴含相同的理念:保官兵健康,就是要“多为战士着想”;就是要伴随保障,“同志们打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在救治中再合适不过了。二战结束后,国外一家医疗机构在研究了战场救治报告后指出,大量阵亡与战场救护滞后有关。志愿军白衣战士武凤华回忆,当年为了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医护人员尽可能将手术台一米一米向前沿推。

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保健康就是保打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非常关心官兵健康。整合卫勤保障力量、加大巡诊频次力度、充实稳定基层军医队伍、研发更多便携式急救装备……回顾我军卫勤战线推出的新制度、新举措,广大官兵既感受到保障力与战斗力相融合的深刻转型,也体会到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背后的浓浓暖意。

然而,仍需看到,快速精准为基层官兵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现实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医务人员忘记白大褂里面是绿军装,为兵服务有时心冷行缓;有的军医觉得在基层部队屈才,总琢磨着调往大医院……

今年1月1日,《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明确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在军队医疗机构就医的医疗待遇,界定军人跨军地就医的具体情形,打通远离军队医疗机构单位军人及其家属就近就便到驻地医疗机构就医渠道,实现军人配偶免费医疗、军官军士父母和配偶父母优惠医疗,继续实行军人、军人未成年子女免费医疗。为兵服务,制度背后是温度。医生,回应患者求救时是给人力量的“一声”,施救时是关乎患者的“一生”。军队医院倾力倾心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彰显的是为兵的力度、爱兵的温度。

那些训练中的突发急症,需要的是更为高效优质的救治。充实基层军医队伍,备齐基层急救设备,锤炼官兵互救本领,进一步畅通军人就医“绿色通道”,就会为官兵铸起一块“健康盾牌”。

现代战争,新伤类、新伤型增多,救治难度大。广大医务人员深入探索战伤的致伤因素,提升救治技术和救治能力水平。技从练中来,艺因练而精。今天,军队医护人员只有平时刻苦锤炼战场急救本领,战时才能快速出诊、快速施救。

使命在肩,广大军队医护人员只有不断提高医疗业务能力,方能当好战友的健康“守护神”,为强军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