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对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本报记者 佟欣雨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执政基础稳固的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基于人本逻辑、从中国实际出发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如今,在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不再是一个空想,而是具有历史经验支撑与理论指导,成为一个看得清方向的未来愿景。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更不能搞“福利主义”养懒汉,而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享有发展的机会,畅通向上流动的通道。每个人都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参与者、享有者以及历史的创造者。

从物本到人本

共同富裕的实质是所有人共同发展

记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均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为什么强调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刘尚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执政基础稳固的政治问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忘记这个目标的。我们始终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

从经济学角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缩小贫富差距。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内需难以扩大,经济增长就会乏力。

因此,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必须促进共同富裕。

习主席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从国家视角来看,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也是复兴的动力和条件;从社会视角来看,共同富裕是一个融合效率与公平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从人的视角来看,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所有人的现代化。

记者: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蕴含着哪些中国特色?

刘尚希: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所追求的理想。

从马克思主义原理看,以共同富裕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逐渐取代贫富两重天的资本主义是历史所趋。西方经济学基于物本逻辑追求经济增长,把劳动视为一种依附于资本的生产要素,把人异化为物的附庸。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分配的不平等,具体表现为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等物的差距,其背后实质是人的发展差距和社会权利的差距。

习主席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基于人本逻辑、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人本逻辑的要义是彰显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文明性,形成新的螺旋式上升的社会发展逻辑(人的发展——物质发展——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从发展的手段、要素,转变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同富裕的实质是所有人共同发展。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本逻辑。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吻合,与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契合。

共同富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亦有所体现。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形式的表述,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不患寡而患不均”等。

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已深入渗透到历代思想观念中。无论上古文明还是先秦诸子,抑或后世变法、改革等,都在探索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共富之路,形成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基于共享的传统文化和平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形成了基于人本逻辑的共同富裕观。

急不得也等不得

一个看得清方向的未来愿景

记者: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一时期提出共同富裕目标有何重要意义?

刘尚希:促进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急不得,在于共同富裕首先依赖于发展过程,包括物质发展和人的发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等不得,在于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发展等,都依赖于共同富裕的边际改进。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下,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目标。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共同富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演变,给我国发展带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缩小贫富差距。这不仅出于公平目的、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能否打破经济发展的桎梏,全面释放生产要素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全球来看,实现共同富裕仍处于“无人区”。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成为全球引领者,为世界提供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记者: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和实践?

刘尚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

一方面,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补齐社会发展的短板,为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创造了条件。这是对共同富裕中“共同”一词的体现,也是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进步承诺的实现,证明了富裕的“共同”实现的科学性与可能性。

另一方面,实现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国社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这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模式,是社会物质资料发展与人民精神世界发展双轨并行的发展方式。这是对共同富裕中“富裕”一词的体现,为我国进一步走向共同富裕提供历史经验借鉴,以及成功的社会发展范式。

如今,在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不再是一个空想,而是具有历史经验支撑与理论指导,成为一个看得清方向的未来愿景。当前,我国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整个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勤劳务实的社会风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做大与分好“蛋糕”

先富帮后富 先富带后富

记者: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刘尚希:共同富裕问题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既有做大“蛋糕”的生产问题,也有分好“蛋糕”的分配问题。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生产力的办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利用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的体制机制束缚,充分释放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将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共同富裕,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做大“蛋糕”。

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应坚持机会均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使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贡献基本相一致。

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切实将高质量发展的累积财富通过市场机制、金融机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同时,将贫富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可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分好“蛋糕”,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分配预期。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更不能搞“福利主义”养懒汉,而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享有发展的机会,畅通向上流动的通道。对全社会而言,每个人都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参与者、享有者以及历史的创造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