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难忘那一次“忍痛割爱”


■杨元超

当指导员三年,很多事留存心间,其中一次“忍痛割爱”的经历让我记忆尤为深刻。

那年春天,我们连“双喜临门”,旅作训科相中了任职已接近3年的蔡排长,拟推荐他参加院校组织的预任参谋培训;宣传科则瞄上了学历高、有文体特长的直招军士小汤,想把他往旅俱乐部主任方向培养,计划安排他跟岗见学。

对他俩来说,这当然是好事,毕竟能到更高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对连队也算好事,说明我们连队土壤不错,很出人才。但实话实说,当时这两件好事却让我和连长很是为难。

蔡排长在连队扎扎实实干了3年,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都不错,还参与了连队不少大项任务的组织筹划,可以说是连长和我的“左膀右臂”。小汤悟性高,不仅是连队的文体骨干,而且是全旅最年轻的等级操作号手。可以说,他俩是连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这眼见着要挑大梁了却要被选走,我心里实在舍不得。

那段时间,我明显感到蔡排长和小汤都有些心不在焉。训练间隙,大家三五成群地说笑聊天,他们俩却各自在训练场边踱步、若有所思。跟我汇报工作时,也是经常欲言又止,话里话外总在试探我的态度。

一次,我和连长聊起当前官兵的思想状况,他们俩自然成了我们交流的重点——蔡排长从军校起就把当一名优秀参谋作为自己的目标,这几年虽然一直在基层摔打磨练,但对到院校进一步学习参谋业务、提升打仗本领十分渴望。小汤平时就是文艺青年,不仅有文字特长,对摄影、视频剪辑也很有兴趣,一直希望自己这个“专业的人”有机会干“专业的事”。

说到这儿,我俩的想法逐渐明朗起来,官兵有成长的愿望,眼看有了难得的机遇,连里理应大力支持。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老更替、岗位调整是正常现象,不能把人才捂在手里、藏在身后,更不能因为用着顺手就阻止他们走向更高平台、更大舞台。

我们当即向营里报告,主动和机关沟通,他俩终于如愿以偿。蔡排长出发前,我利用晚点名时间表扬了他和小汤为连队作出的贡献,趁机开展了一次随机教育,并代表连队党支部表态:官兵只要想成才,连队就给平台;只要想进步,连队就搭梯子;只要更重要的岗位需要,连队就“敲锣打鼓”欢送……

热烈的掌声中,我和连长脸上笑着,但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毕竟导弹号手培养周期很长,一个素质过硬的技术骨干没有几年根本培养不出来,现在部队演、训、考任务那么重,就这么把人才“往外推”,他们留下的空白怎么补?

然而,一段时间过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变化——连队又有不少同志冒了出来,有的带训新兵表现突出,受到组训单位肯定;有的担任专业集训教员,受到旅首长表扬;有的成为“专业大拿”,被兄弟营连竞相请去答疑解惑……连队竟然出现了“一花开后百花发”的喜人局面!

如今回想起来,我愈发感到,随着官兵发展机遇增多、成长路径明晰,作为基层带兵人更要处理好组织需要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面对官兵个人诉求,既要根据单位实际坚持原则、把住标准,不当百依百顺的“老好人”,也要多想办法、创造机会,帮官兵打通成长路上的梗阻,像科学献血能增强人体造血功能那样,用大胆荐才、用才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基层连队形成人人成才、人才涌流的生动局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