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延安作风永远不能丢


■何友波  阳怡

1940年5月,南洋侨领陈嘉庚率团来到延安考察,毛泽东用自己在窑洞前种的豆角、西红柿外加一只老乡送来的母鸡宴请了这位贵宾。而在此之前的重庆之行中,蒋介石却花费800银元设宴招待,山珍海味,极尽奢华,“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

两相对比,陈嘉庚感慨万千:共产党“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后来的事实也充分印证了他的预言。

方寸之间见作风、知兴衰。前不久,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主席由衷地感慨道:“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

“延安作风”,也就是共产党的作风,是一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与之相对的所谓“西安作风”,则是指国民党的奢靡铺张、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之风。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过硬作风就是无坚不摧的强大战斗力,是我们党始终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的关键所在。

君子忧道不忧贫。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延安时期,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大生产劳动,并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朱德是个种菜能手,不仅经常带着年轻人耕种,还背着筐拾粪积肥;周恩来参加了纺线劳动竞赛,得到了“纺线能手”的称号。边区的生活虽苦,但有一种“充满活力的希望、热情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充盈在人们心间。

与共产党“生机勃勃的气象和力量”不同,国民党则几乎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舆马填塞于酒寮,柬帖纷驰于衢市”,时人对此批评道:“前方吃紧,伤师失地;后方紧吃,醉生梦死。”

腐败是人民群众的公敌,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铲除一切形式的腐败是民心所向。延安时期,我们党对腐败问题零容忍。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没有外援,四面包围,但却创造出了一个“十个没有”的“不一样的国度”,而排在第一的就是“没有贪官污吏”。大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形成了解放区的独有特色。

反观国民党政府,“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最终,这样一个政党在满足一己私欲中迅速失去了民心、走向了失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可战胜的力量根植于人民的力量。共产党依靠密切联系群众这一重要法宝,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因为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在转战陕北的一年多时间里,陕甘宁边区群众支前如火如荼,运军粮、送军鞋、运送伤员……边区群众用生命捍卫了革命的胜利,成为保卫党中央的铜墙铁壁。正如陈云所说:“没有农民就要不得了,有了农民就是了不得。”

而国民党漠视群众利益,恰恰与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军下乡打仗,只求作战方便,而不顾民生疾苦”,“有时为扫清视界,不惜烧掉城堡外整街整巷”。结果,“民众事实上变成了共军的业余谍报员,而国军却在脱离民众之余,变成了战场上的睁眼瞎子”。

一个政党的兴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风起于青萍之末,人心是关键变量。作风连人心,人心连兴衰。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一开始就推出中央八项规定,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到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研究同样的内容并进一步作出细化完善,提出更高要求;再到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聚焦同一问题,党中央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持续打响作风建设的持久战、攻坚战、攻心战,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好作风似一张金色名片,让人过目不忘、交口称赞;好作风也是战斗力,让气更正、心更齐、事则成。回望来路,我们党用优良作风书写了优异答卷,前进道路上,我们要赓续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不惧千难,不畏万险,以优良作风兑现对亿万人民的庄严承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