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荣光不曾远去


■韩沛存口述 刘仁浩整理

多年来,我常给后辈讲我奶奶的故事。我的童年是在她身边度过的。在我印象中,她豁达爽快,像寒冬里的梅花一样坚强美丽。那时候,我还常常缠着奶奶问关于她和爷爷的故事。

爷爷韩桂和年轻时家里生活条件非常不好。1921年,爷爷与他的堂哥韩有馀、侄儿韩联生结伴来到安源萍乡当了煤矿矿工。“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讨饭),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是当年煤矿流传的民谣,也是矿工们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1921年,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爆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源煤矿大罢工”,激起了工人们的革命热情。大家的斗争精神与思想觉悟渐渐提高,我爷爷也不例外。1927年,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江西省莲花县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情报联络员。

为了不暴露身份,爷爷常常打扮成小商贩,挑着担子卖针线、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穿梭于江西省莲花县、安源萍乡一带。

爷爷参加革命后,敌人经常进行围屋搜查,曾多次闯入我家乱翻东西,还举着枪威胁奶奶罗友云说出爷爷的下落。面对这些,奶奶总是沉着应对,只字不说。后来,有一次,敌人搜查无果,便大吼大叫地把不满两岁的孩子(我的父亲)一脚踢到臭水沟里……

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爷爷很少回家,只是暗中与奶奶保持着联系。他会定期把一条小白纸挂在家不远处一棵树的树枝上。只要见到小白纸,奶奶就知道爷爷平安无事。

奶奶说,每隔三五天,她就去那儿看看有没有小白纸挂在树上。这白色的信物一直持续到1929年底。后来,奶奶再也没有见到。

1930年,由于叛徒出卖,爷爷在江西吉安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说到爷爷和奶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奶奶年轻时,曾有三个人为她做媒。巧合的是,这三人给奶奶介绍的都是我爷爷。1926年下半年,爷爷和奶奶结婚。不久后,奶奶也去了安源萍乡。1927年,奶奶生下了我伯父。1928年,她又生下了我父亲。

没有了爷爷的消息,奶奶只好把两个儿子交给婆婆带,自己去萍乡做女工赚钱补贴家用。

爷爷牺牲时,我伯父和父亲年纪都很小,两人对他们的父亲没什么记忆。但在爷爷英勇事迹的影响和奶奶的教导下,后辈们大多都从事了与国防建设有关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上级派人来到我家,把爷爷牺牲的消息告诉奶奶,并颁发了烈士证书。后来,当地政府还为我家颁发了“烈属光荣”牌匾。

奶奶总是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并且严令我们不要和其他人说自己是烈士的后代,更不能借着身份享受优待。当时,家里有几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同村的人劝奶奶,如果向组织反映,可能会有去北京上学的机会,以后还能找个好工作。这些都被奶奶拒绝了,她要求后辈凡事凭自己的努力,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在重建家里老房子的时候,当地政府提出帮助我们盖房子,也被奶奶婉拒了。她说,她已经得到组织的许多关怀,不能再接受了。

如今,奶奶离世很多年了,但她的谆谆教诲犹在我的耳畔。那天,听说我侄子打算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我感到非常欣慰,相信这些孩子会将老一辈忠诚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