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条走向截然不同的曲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从2013年的第35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显示,2012年至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耗消费12.7亿吨标准煤。数据的“升”与“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质”的提升,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跑出新征程上奋斗强军加速度,确保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军队建设发展要强调高质量发展?
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频频出现在观众视野,运动员们翻转腾挪的优美身姿与背后4个高耸的冷却塔交相叠映,现代与历史的交织与反差,赢得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时空雪飞天、奥运风向标”等赞誉。首钢工业园跨越百年历史,从1919年建厂,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实施钢铁业搬迁调整,再到这次冬奥会成为充满科幻元素、潮流文化、无人科技的“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工业园的蜕变重生,充分体现了绿色、节俭、环保办奥运的追求,圆满兑现了碳中和的承诺,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何谓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紧紧跟上趟、相契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紧推进“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推动我军建设发展质量变革、效能变革、动力变革。
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花钱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关键是怎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当年我们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搞“两弹一星”,通过发挥制度优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花的钱比外国少得多,效率却很高。现在,我军资产体量大、资源投入多,提高管理使用效益是篇大文章,只有健全完善配置科学、运转顺畅、监督有力的新时代军费管理体制机制,才能让有限的财力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过解决有无、跟随发展的基础积累阶段,到了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以效能为核心、以精准为导向的军事管理革命,形成顺畅高效的战略管理闭合回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军职能使命不断拓展,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2022年年初,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爆发引发海啸,整个国家受损严重,一度“失联”,引起了全世界关注。1月27日早晨,中国空军两架运-20飞机携带33吨应急救灾物资起飞,往返飞行30多个小时,航程2万多公里;1月31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携带一批大件物资出发,历时50天、累计航程1.2万余海里,高标准完成救援工作。任务部队官兵深有感慨地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国家一诺千金,我们的使命重若千钧。中国军人有和平的愿景,更有守护和平的能力。”适应使命任务的拓展,军队建设就要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以建设的“优”支撑能力的“强”。
为什么要形成战建备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为应对德国的入侵威胁,耗费巨资修建了闻名世界的马奇诺防线。这个在人类历史上都堪称宏伟的防御工事体系,包括5800个永备工事、142个要塞、68个小型多面堡以及150多个炮台,由100多公里的地下隧道连接起来。法国军政高层信心满满,认为它能应对一切进攻行动。然而,战争并未按照法国人的“剧本”进行,当德国的装甲部队绕过这一防线时,法军措手不及,仅仅抵抗1个月就宣布投降。马奇诺防线成为大而无用的代名词,从根子上说是因为法军固守落后战争理论,导致战备设施建设滞后于战争的发展。历史深刻警示我们,以战领建、以备促建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平时期如果战建脱节,不仅会造成巨大浪费、贻误备战时机,战争爆发时还将付出惨痛代价。
2022年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热播,剧中人物周志刚奔赴大西南参加三线建设,和工友们在崇山峻岭间拼搏奋斗的场景,一下子将人们带回到那个难忘的峥嵘岁月。20世纪60年代,考虑到当时周边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的工业重心集中在东部大城市,没有可靠的国家战略后方,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成功地建设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战略后方,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实力。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必须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各项工作和建设、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都要聚焦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军事斗争准备,锻造提升敢打必胜、制衡强敌的实力,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全军首批新一代营房亮相了!2021年10月,全军营区“两化”建设试点观摩推广活动在陆军某旅举行。以练兵备战基地化、建设管理标准化为核心的新营区,很多看似寻常的设施都暗含玄机:装载物资的平台高出地面、与车厢齐平,组织装载更加快捷;装备库房采取“大开间、高举架”结构,满足多型装备进驻和装备更新换代发展需求;库存物资按照使用单位分区堆垛、模块存放,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入驻新营区后,部队人装快速结合、保障设备同步运转,集结出动时间大幅缩短,快速机动能力极大提高。各方向各领域都要强化战建统筹,按照战的需求确定建的规划,以建的质量支撑战的能力,确保各项建设向备战打仗聚焦用力。
为什么要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推进各项建设?
《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意思是说,捕到鸟的只是网中的一个网眼,但如果只用一个网眼去捕鸟,那就永远捕不到。打仗也是如此。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拼的是体系,靠的也是体系。每一种作战力量犹如“一目”,只有嵌入联合作战体系之“罗”,与其他作战单元和要素相互配合,实现整体联动,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和作用。
现代战争中,作战行动讲究联合性、协调性、整体性,这对成体系筹划和推进军事力量建设提出刚性要求。戴上“金头盔”,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的共同梦想。“金头盔”对抗空战竞赛考核举办10余年来,从“积分制”到“击落制”再到“任务制”,从一对一近距空战到编队之间的近距空战,竞赛考核规则不断调整优化,更加突出按实战环境设置演习条件、按作战进程组织考核步骤、按打仗要求评估作战能力,实现了由多兵机种联合向全过程体系对抗的深刻转变。翻开这几年的全军开训动员令,从“大抓体系对抗训练”到“突出体系练兵”,从“加强新装备新力量新领域训练和融入作战体系训练”到“大力推进体系练兵”,体系作战能力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必须进一步强化体系练兵思想,不断整合力量、聚合优势、释放效能,在体系熔炉中锻造精兵劲旅、实现攥指成拳。
(执笔:杨 威、徐学文、李新安)
知识链接
三线建设成果引人瞩目
据统计,从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中西部安排了110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等铁路干线,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闭塞落后状况。建设了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葛洲坝等大中型水电站,在金沙江边建成“象牙微雕”式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以及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二重型机器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为西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