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邹菲、通讯员杜广辉报道:近日,火箭军某旅组织某新型导弹全流程战斗发射演练,现场负责把关的技术保障组组长刘本利,带领团队解决多项新装备技术难题,为“中军帐”指挥决策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团队作用发挥明显,得益于旅里推行的多专业兼通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刘本利说。
“过去‘一招鲜’式的解决办法,现在行不通了。”曾经历多次武器装备换代升级的该旅技术室副主任宋忠海告诉记者,近年来,新型导弹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新型导弹多模块的复合式设计,大大降低了装备故障率,但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技术人员只有从“单一专业各自为战”向“复合专业集智攻关”转变,才能跟上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加速转变的步伐。
“培养多能型复合人才,才能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该旅领导介绍,他们以新装备战斗力生成为抓手,研究制订相关措施,推开多专业兼通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规范性、系统性。
为缩短科技人才培养周期,该旅针对作战能力需求量体裁衣,为每名专业技术军官绘制成长路线图,与多家科研院校、军工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外请专家建立“一对一”挂钩帮带机制;构建多专业融合培养体系,基于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带课题授课辅导;按周期分批次遴选优秀技术骨干,在新装备出厂测试、实弹发射等任务一线加钢淬火;常态组织专业技术骨干跨岗位、跨专业交叉训练,推动技术人才由“一域一专”向“多域全能”拓展。
培养机制日趋完善,催生尖子人才队伍日益壮大。近年来,该旅一批懂原理、能把关、会排故、善决策的技术尖子,在战斗力生成各领域、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战斗力跃升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