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双拥视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倾听烈属们的心里话

——辽宁省丹东市军地联合走访慰问光荣之家实录


■李 昊  崔 鹏  宁洪林

刘淑英、林平:母慈子孝 谢 良摄
刘戈、刘伟和母亲:幸福时刻  杨建梅摄
查黎和孩子:身正为范 孙文文摄
马淑艳:老而好学 崔 鹏摄
关红月:少而勤奋 姜 健摄
张莲菊、王丽艳:母女同心  陈 伟摄
王雪:抗疫先锋   高彬硕摄
孙乾野:敬业爱岗 崔 鹏摄
王桂琴:民生在勤 张绍峰摄

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辽宁省丹东市广大军民自觉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军地有关部门联合走访慰问光荣之家,军烈属们的故事成为大家汲取精神力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鲜活教材。

“国家给地位,我们要有作为”

① 父子一同上战场

还没到烈士林凤云家,满头银发的刘淑英老人早已在门外相迎。

“凤云牺牲时我才54岁,40多年来国家给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不断上调……”客厅里刚落座,已是97岁高龄的刘淑英开口说道。客厅西墙上悬挂着《革命烈士证明书》。1979年2月17日,刘淑英的爱人、时任原沈阳军区某师副政委的林凤云在重要军事行动中壮烈牺牲。

丹东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介绍,“与林凤云同时参加重要军事行动的,还有他们的儿子林平。”当时,林平在某团9连担任战斗小组组长。父亲牺牲后,他强忍悲痛继续投入战斗,担任代理排长带领全排战士出色完成任务。

从战场归来,林平以优异工作成绩告慰牺牲的父亲,回报国家给予的荣誉和地位。担任副连长,他把连队农副业生产抓成军区的“样板示范单位”;当参谋、股长、科长,他成为军区“参谋‘六会’标兵”“干部标兵”“优秀基层军官”“优秀军事指挥员”;到人武部任政委,带领民兵植树造林、扶贫攻坚,所在人武部被表彰为“全国扶贫先进单位”。

“他退休后还是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丹东市元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姚瑶说,从林平身上更能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什么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② 儿女个个是模范

在丹东市华丽名城小区烈士刘日芳家,一张两米多长、数百人合影的大型横幅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1963年7月11日,我父亲作为‘四好连队’代表到北京参加军区表彰大会时的合影。”刘日芳的女儿刘伟指着照片中一位年轻英俊的军官说道。

刘日芳1947年参军,两次入朝作战,屡立战功。他生前对子女最大的期望是人人“要服兵役、要入党、要成为模范”。

“我们姐弟4人遵照父亲的遗愿,全服了兵役、入了党,还都成了岗位标兵或模范。”姐弟4人19本荣誉证书,成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生动注脚:在民政部门职工岗位工作33年的大姐刘伟,退休前是辽宁省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在物资部门工作的刘勇,退休前是辽宁省物资储备系统的岗位标兵;刘戈则是市、县两级农行系统先进工作者;从一家国企下岗的刘刚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在打工岗位闯出了名堂,成为丹东市凤城市“最美退役军人”“学雷锋标兵”。

③ 坐轮椅不误讲课

在烈士丁磊家,烈士妻子、辽东学院教师查黎告诉我们,2020年10月,她的爱人因抢救落水儿童牺牲时,她正怀有5个月的身孕。

去年5月21日,查黎的踝骨不慎受伤。手术后,她打着石膏,坚持坐着轮椅到教室为学生讲课。学校专门为她腾出一个房间,方便她课后休息。“白天,我坐在教室后面的折叠躺椅上;晚上,随时辅导学生,一举两得。”乐观的查黎笑着打趣道。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查黎在隔离期间用微信视频连线的方式,给二十几个大学生辅导功课。”辽东学院领导介绍,查黎因此被丹东市评为模范教师。在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交流中,有关领导介绍,像查黎这样的烈士遗属,全市有192户,烈士遗属、后代总人数490人,其中78%以上是岗位或行业的标兵或模范。

“政府给优待,我们不能懈怠”

④ 全村最早盖楼房

前不久,我们赶到抗美援朝烈士马红河的女儿马淑艳家时,70岁的她正用智能化设备给鸡喂食、供水、清理鸡粪。

“鸡舍内温度、湿度相对恒定……”马淑艳介绍,这套智能化鸡鸭生态养殖系统通过生态养殖,降低了养殖成本,鸡蛋鸭蛋的品质也明显提高。

作为烈士的独女,马淑艳早年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一直靠政府优待金生活。丈夫去世后,她一度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那年,镇政府给她送来200只鸡苗,精心饲喂后,年底卖了几千元钱。养鸡尝到甜头,马淑艳第二年扩大养殖规模,养了1600只鸡,年底收入3万多元。

“政府给优待,咱军属更不能懈怠。”致富后的马淑艳,在全村最早盖起二层小楼。在她带动下,当地周边村庄2900多户村民依靠养鸡发家致富。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丹东军分区司令员王建新说:“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更多像马淑艳这样的先进典型示范引路。”

⑤ 哥哥妹妹的19岁

“哥哥19岁牺牲,我19岁考上大学。”在凤城市沙里寨镇李家村烈士关明富家,他的妹妹关红月说这番话时,充满了对哥哥的思念。如果父亲和哥哥还在,一起分享她的喜悦,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这原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父母、儿子和女儿。16年前,在武警某部服役的关明富,在军事演习中牺牲。他的父亲经受不起丧子之痛的打击,断断续续住院3年多后病逝。

“红月挺争气,也很要强。”烈士的母亲温淑艳自豪地介绍,“今年高考揭榜,她考上辽宁财贸学院。”

“街坊邻居都说我妈简直就是一个铁人,有时候一个人打三份工。前段时间左手大拇指的指甲被砸掉了,一天工也没舍得耽误。”关红月心疼地说。

“政府月月给咱发优待金、农村低保补助金、脱贫补助金,亲戚朋友也帮衬着,越是这样,咱越不能懈怠。”温淑艳很知足地说,“红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甭提我有多高兴了,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外债还清了,关红月的学费不用愁,生活上不缺这不缺那,有啥不知足的?”

如今,村两委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温淑艳母女成为乡亲们交口称赞的榜样。

⑥ “打工妹”回乡办厂

在丹东市凤城市通远堡镇,烈士王立国的姐姐和妹妹的创业经历,成为乡亲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彩案例。

2011年冬,湖南省长沙市遭遇冰冻灾害,退役后在临长高速管理处长沙路政中队担任路政员的王立国,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当时,他的母亲体弱多病,姐姐王丽艳、妹妹王丽苹面临再就业难题。

“那段时间,母亲天天念叨,政府对咱烈士遗属优待照顾够多了,咱们都要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好好的。”

“我们姐俩几乎是在老妈连推带撵的情况下外出打工的。”妹妹王丽苹说,姐妹俩在一家器械公司打工,从制作体温计最基本的拉颈工序开始,勤学苦练,不懂就问。不到两年时间,两人将体温计的生产工序学了个遍,也成了所有员工中有名的快手。5年时间,姐妹俩从车间工人、小组长、管理员一步步成长,最终双双成长为车间主任。

2019年,王丽艳和王丽苹一起辞职返乡创业,获得当地政府资金扶持。“政府能为咱着想,咱也要为政府出力。”她们的工厂正式投产后,吸纳当地年轻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创业致富不忘回报乡邻,邻近乡村遭遇水灾,她们慷慨捐款;当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时,她们主动为疫情防控执勤卡点提供口罩、消毒液等物资。

如今,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打工妹”回乡办厂再次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热议的身边人身边事。

“社会给关爱,我们传递温暖”

⑦ 两份沉甸甸的荣誉

走进烈士胡玉龙的家,新装修的房子宽敞干净、明亮整洁,让人眼前一亮。胡玉龙的妻子王雪不无遗憾地说:“2020年8月胡玉龙从部队回来探亲,刚把房子装修完,还没来得及住呢,就在洪水中救人牺牲了。”

丈夫是英雄,妻子也不落后。当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王雪第一个向所在单位丹东市第一医院递交请战书。在抗疫隔离区连续奋战77天,她瘦了8公斤多。

在这之前,王雪把失去丈夫的痛苦强压在心底,一年时间整理编写了29万多字的“护士临床手记”。业内人士看了连连称赞,“这本手记对一般常见病例的护理细节作了详细标注,堪称护理病例的教材范本。”

“胡玉龙牺牲后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纷纷献爱心,让我们全家人备感温暖。”王雪动情地说,“社会给关爱,我更应该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许多人被这两份沉甸甸的荣誉震撼,胡玉龙牺牲两年间,王雪靠智慧和汗水两次赢得荣誉:去年获评丹东市“三八红旗手”,今年再登丹东市“最美逆行者”光荣榜。

⑧ 两代军人的骄傲

探访武警烈士孙吉平家时,正赶上丹东市公安部门领导上门为孙吉平爱人王桂荣颁发“爱警母亲”荣誉证书。

抚摸着刚刚被公安部和全国妇联授予的“爱警母亲”荣誉证书,王桂荣激动不已。27年前,她照顾病卧在床十载的公公婆婆,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最美好军嫂”。

王桂荣回忆说,孙吉平当时是武警丹东边防支队的一名教导员,1995年冬救人牺牲时,儿子孙乾野只有5岁。

“家里失去依靠,感觉天都塌了!”王桂荣说,“那段时间,从部队到地方,不知有多少好心人帮助我们娘儿俩。”

被爱“扶”起来的王桂荣重新振作起来,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忙前忙后,蹬着自行车先送儿子孙乾野上学自己再上班,13年风雨无阻。孙乾野高中毕业后报名应征,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后来,孙乾野不负众望,考取武警新疆乌鲁木齐边防指挥学院。一毕业,他主动申请到父亲生前工作的边防一线部队服役,样样工作干得出色,任分队主官时所在单位荣获了“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还荣立了集体一等功。

王桂荣的自强不息,成为父子两代军人的骄傲,也成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先进典型。

⑨ 72年报恩不断线

赶到凤城市刘家河镇杨家村抗美援朝烈士纪贵山家时,眼前的场景令人眼睛一热:满头白发、91岁高龄的烈士遗孀王桂琴,正坐在院子里剥玉米。

“王奶奶可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好人!”村会计教丹丹说,“从小就听爷爷说,全村上千户人家,几乎没有王奶奶没帮过的人。”

老人连忙抢过话头:“俺家那口子(纪贵山)牺牲的时候,我还不到20岁,怀着的孩子才4个月大,要不是后来乡亲们张罗帮俺搬出山沟,又帮着盖了房子,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呢!”从那时至今,72年来,王桂琴一直在“报恩”,哪家婆媳闹矛盾,她主动帮着调解;谁家孩子旷课逃学,她帮着领回课堂;哪家庄稼地进雨水了,她拎起铁锹冒雨去帮忙排水;谁家牲口丢了,她连夜帮着寻找;哪家缺米少盐,她从自家拿来……就为这些平凡人平凡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桂琴前后3次被表彰为“丹东市道德模范”。

如今,王桂琴年岁大了,手脚麻利的她依然不肯闲下来,成了村里30多个留守儿童的“奶奶”,协助村干部为留守儿童做饭、送菜。2021年底,90岁高龄的她被凤城市表彰为“凤城好人”。

从王桂琴老人身上,更多军民更真切理解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