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常问问自己“变味了”没有


■杨思聪

●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无论在哪里都能让人“一眼认出来”的一群人,其身上大都包含着坚定的信仰信念、无私的价值追求、朴素的生活作风、忘我的实干精神等美好品质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常识:如果某样食品变味了,一般也就变质了,往往就不能再吃了,否则就会吃坏肚子甚至引起食物中毒。将之引申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如果一个人相处起来“变味了”,那么这个人的理想追求、道德品格等内在的、本质性的东西,必然发生了深刻改变,往往也就离跌跟头、犯错误不远了。

区别于普通群众,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无论在哪里都能让人“一眼认出来”的一群人,其身上大都包含着坚定的信仰信念、无私的价值追求、朴素的生活作风、忘我的实干精神等美好品质。爱国华侨陈嘉庚当年到延安,和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这个党的成员们散发出的气味,给人一种很强很强的向上力量”。共产党员是一种政治身份,可以说,谁有了与之相匹配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品质、行为准则,谁身上就有共产党员的味道。

反思我们自身,在一些歪风邪气、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身上共产党员的气味淡了没有、变了没有?还能不能即使胸前不戴党员徽章,人民群众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毛泽东同志当年批评那些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的党员:“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这同样启示我们:共产党员的气味不是与生俱来的,谁也没有天然的“金刚不坏之身”,只有常自省、常惕厉,勤修炼、勤改造,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纯正的“味道”。因而,今天我们需要常问问自己“变味了”没有。

和人民群众相处,有没有泥土味淡了、官僚味浓了?纵观我们党的一些优秀党员,有许多都散发着朴素的泥土味。朱德在井冈山上经常和群众一块挑粮,被人评价为“朴素浑如田舍翁”;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常常和群众一同工作、劳动,贫农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们身上的泥土味来自俯下身子接地气、“脱鞋下田”抓落实,而绝不是摆架子、装样子,调门高、做功差。我们当牢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道理,多进田间地头,到基层、到一线,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将之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努力的方向,甩开膀子、扎扎实实去苦干实干,始终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和金钱物质相处,有没有清贫味淡了,铜臭味浓了?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被俘后,敌人一个铜板也没有从他身上搜出。“全国道德模范”马旭毕生节俭,却将千万积蓄全部捐出,用于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令无数国人感动。与之相对照的是,少数党员干部没有经受住金钱物质的诱惑,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最终落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严重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谁守住了心底的那份纯粹和无私,谁就能守住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谁就能赢得人民的认可和口碑。我们当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不谋私利、不尚浮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正确把握和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的关系,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和党内同志相处,有没有辣味淡了,江湖味浓了?习主席强调,“党内要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当绷紧政治和纪律这根弦,恪守党性原则、当好益友诤友,自觉抵制“圈子文化”,做到对上级尊重但不阿谀奉承,对下级关心但不结党营私,对同级真诚但不以利相交。特别是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时,做到感情上常交心、思想上敢交锋,通过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同志之情、战友之谊永葆清爽纯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