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彰显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奋斗目标和崇高情怀。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宋代程颐亦言:“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中国古代贤哲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禹治水、西门豹治邺、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苏堤”“白堤”的建造等造福人民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为百姓称颂。
“利民为本”的思想是古老的,其内容又是常新的。1944年9月,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他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尼克松访华时,在会见结束之前,他问毛主席:“请问您有何特长?”毛主席略作思考,微笑着说:“为人民服务。”当听到这一回答时,尼克松如同学生尊敬老师般,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
利民为本,贵在初心不变。“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利民为本”的思想是不是始终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灵魂,是对其初心使命的考验。“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多少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牺牲时年仅26岁的陈乔年慷慨激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多少共产党人披肝沥胆、只争朝夕?主持修建“红旗渠”的功臣、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曾多次表态说:“如果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为实现“小康梦”、强国梦,又有多少共产党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仅以这场“脱贫攻坚战”为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贫困村全部出列的伟大壮举,世界上哪个政党能够带领人民创造出这样的“人间奇迹”?江山壮丽,人民豪迈。为民造福的初心不变,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利民为本,责在造福一方。“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共产党人的使命责任。焦裕禄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靠着骑车走路踏遍了120多个生产大队,查风口、探流沙、访百姓、问疾苦,带领兰考人民解决了困扰祖祖辈辈的难题,创造了福泽后人的功绩。谷文昌在福建省东山县工作14年,带领群众艰苦奋斗,防治“神仙都难治”的风沙,才有了如今“花木四时秀,庭院满眼春”的幸福生活。杨善洲退休后,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了绿洲。家乡人民编了首歌谣送给他:“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20年,荒山披绿装,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什么一看到一棵棵高大的泡桐树,人们就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看到一丛丛茂密的木麻黄,人们就想起“最美奋斗者”谷文昌;看到一山山葱茏的林海,人们就想起“草帽书记”杨善洲……因为他们以忘我的付出为群众谋福祉,把实打实的政绩印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大功无碑,功在人心;口碑无形,百世流芳。愿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把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