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夏湘平书法艺术研讨会,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军旅书法家夏湘平的艺术创作展开多维度研讨。
夏湘平出生于1930年,湖南湘潭人,曾多年参与组织全军书画创作活动,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夏湘平幼承家学,书法以隶书见长,篆、真、行、草各体广搜博采。他的隶书作品浑厚拙朴、格调高古,在书坛享有“夏隶”美誉。他创作的《唐山抗震十周年纪念碑》《汨罗江屈原离骚碑》等,已经成为当地文化地标。近年来,夏湘平多次为全国、全军书画展担任顾问、题写主题词等。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他以92岁高龄欣然运笔,应邀为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创作作品“抗洪精神”,并为在央视黄金档热播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追光》题写片名。
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夏湘平80多年的书法创作中,“潜笃躬行”可谓是其在书法艺术道路上默默耕耘的真实写照。他的作品立根汉碑,博取各家书风,既有遒劲奔放的正大气象,又有苍劲古拙的质朴气息,亦古亦新,别开生面;他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其书法创作实践为当代书家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示范。
书为心画,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他在人文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直观再现。专家认为,夏湘平的书法之所以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作品透出浓郁的军营特质,具有鲜明的军事美学风范。这种风范的形成,与夏湘平数十年的军旅生活积淀和对军营官兵的深厚情感密切相关。为此,他的作品真挚含蓄、底蕴浑厚、气势雄伟,展现出崇高壮美的美学特征,让人们能从中清晰感受到军旅书法所特有的精神品格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