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蒙田说过:“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本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由此可知,读书对人获取知识有巨大的好处。人无天生之脑无以活,人无知识之脑活不好。在挑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尤其不可缺少那“从书本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读书可以让人获得一种高境界。心若有向往追求,就能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融合,超越当下。这让笔者不禁想起毛泽东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无不是通过刻苦读书认清了前行方向,增长了成才本领,进而达到做人和做事的巅峰。
要培养读书的习惯。古人曰:“好学成习为德。”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是一种美德,也是成功的秘密。列宁从小就爱读书,把哥哥姐姐收藏的书读完了还嫌不够,常常跑到图书馆借书读。从事革命工作后多次被反动当局流放,他可以舍弃衣物、食品而不将书遗弃,孜孜不倦的苦读为他成就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从小嗜书如命,小小年龄便把家里所藏的几箱书悉数读完。鲁迅后来回忆说:“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翻一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能从读书中获得无尽的乐趣,从感到“读书苦”到尝到“读书乐”,由“要我读”到“我要读”,进而将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使我们日渐变得高尚、充实起来。
要掌握读书的方法。南宋理学家朱熹给弟子传道授业时特别强调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朱子语类》收录有《读书法》《总论为学之方》等篇目,把读书的方法概括为“四心”,即静心、虚心、宽心、精心。静心,就是要抛弃杂念,不要为求取功名而读书,不要期望一读书就立刻获益。心不静则心浮气躁,读书时难以深入,浮光掠影就难以学到真知。虚心,就是要不偏不倚,客观中立地看待书中论述。宽心,就是心无挂碍,轻松愉快地走进书籍的世界,这样会带来最佳的读书效果。精心,就是读书不要求多求快,重点内容要翻来覆去地看,直到“白直晓会”(烂熟、精熟),最终必得真知。遵循先贤的读书思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不仅能增添读书的乐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之效。
要拓宽读书的路子。做实际工作的人,读书不是为了搞求证、做学问,而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因此,要把“从书中得来一个头脑”与“从生活中得来一个头脑”统一起来,在学用结合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通过总结多人的读书经验,我意识到在拓宽读书路子上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读与记结合。“边读边记效果好,手脑并用记忆牢。知识高峰勤为路,札记之功不可少。”这首读书小诗说的就是读与记结合的好处。二是读与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边学边思、学思结合,才能深化认知、求到真知。三是读与写结合。我们在读一本好书时,头脑会产生火花,心理会形成共鸣,趁热打铁将其写成文章,既可成就自我,也可启迪他人。四是读与做结合。“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循环往复,才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人生智慧。
学习的目的在于涵养学识、增长才干。依靠学习增长才干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像打磨刀刃那样经过千磨万砺才能利刃出鞘。因此,“从书中得来一个头脑”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气,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在登高望远中开阔视野,在不懈努力中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