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英雄赞歌的诗意表达

——评鲁迅文学奖获奖诗集《岁月青铜》


■王贵胜

打开军旅诗人刘笑伟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诗集《岁月青铜》,扑面而来的就是谢冕在序中讲的“充盈篇页间的那股激荡人心的英雄气”。诗人反复吟唱的主题词,是新时代的英雄赞歌;贯穿整个诗集的主格调,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旋律。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以钢铁般韵律的诗句,描绘了对抗演习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抒发了戍边官兵“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坚定信念;张扬了出征勇士“不畏关山千里路,冰心一片付征鞍”的赤诚;展现了军旅生活“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价值追求;升腾了历史圣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伟气概。纵览整部诗集,英雄气韵酣畅淋漓,英雄情结根深蒂固,英雄气概一以贯之,汇成了一部扣人心弦的“英雄交响曲”。

诗人把《朱日和:钢铁集结》作为开卷之作,奠定了整本诗集的革命英雄主义基调。朱日和作为沙场点兵的检阅场和官兵练兵备战的演兵场,是“独有英雄驱虎豹”的战场,是“天兵怒气冲霄汉”的战场,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战场,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战场。作为锻造铁血军人的大熔炉,朱日和激荡起诗人的英雄情怀。那些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诗行,使“英雄情结一一复活”,谱写出气吞山河的强军战歌。在诗人笔下,朱日和的演兵场上“品味硝烟芬芳的年轻面孔”在集结、“热血开在身体外的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在集结,参演将士以“迈向世界一流的热切渴望”“用暴雨般的锤击,为祖国送去力量和赞美”,我们从字里行间听到了山呼海啸的枪炮声,听到了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听到了地动山摇的呐喊声。从诗人笔下,我们看到了练兵备战的强大气势,听到了强军兴军的激越号角,闻到了战场上空的浓烈硝烟。在这里,红蓝双方展开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的对垒,展开真刀真枪、真打实备的对抗,展开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对决,处处彰显了新时代革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气概。诗人笔下《朱日和的“狼”》充满了对蓝军旅长满广志的由衷赞美:“抵近朱日和,仿佛听见一声狼嚎”“他有狼的韧劲,把自己带到绝境,把自己难到极致,烈烈阳光里,深邃星光下,他把兵个个逼成了狼”“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成了多少军人的梦想”。诗人对“狼性”的呼唤,就是对血性的呼唤、对战斗精神的呼唤、对能打仗、打胜仗的呼唤。诗人的英雄情怀化作雄浑壮丽的诗篇,用力透纸背的笔触,在最能让官兵热血沸腾的演兵场敲响了雷霆万钧的强军战鼓。正如诗人所言:“把每个字当成子弹,弹头上折射青铜的光。”

边塞诗曾是大唐诗坛的黄钟大吕。《全唐诗》收录的2000多首边塞诗,以雄壮沉郁的阳刚之气彰显了无与伦比的大唐气象。刘笑伟笔下赞颂卫国戍边官兵的诗篇传承了中国古代边塞诗家国天下的理想风骨,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贯注其中,塑造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丰碑。诗人笔下的“昆仑”,凝聚了戍边官兵巍然屹立的精神长城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雕像。“昆仑之所以谓之昆仑,不是因为石头,而是因为精神,不是因为苍凉,而是因为坚守,不是因为绵延上万年,而是因为一代代戍边军人在这里留下的身体,在这里大声朗读历朝历代的连绵起伏的边塞诗”。诗人以“不一样的诗”,写出新时代铿锵激越的边塞诗,写出对卫国戍边官兵的赞美诗,字里行间呼啸着“铁马秋风”,盛开着“战地黄花”,飘散着“楼船夜雪”,映照着“边关冷月”。与古代边塞诗相比,这其中没有了“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萧瑟,没有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清,没有了“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孤苦,没有了“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幽怨。诗人笔下的“石头上边境线”已升华为戍边官兵的生命线,“70年了,这条线从没有收缩过,哪怕是一寸一毫”。诗人笔下的雪线巡逻,“在氧气都吸不饱的高原,端午吃上粽子,几乎是一个梦想”,于是,“雪山就是粽子,让寒风的刀一片片切割下来,巡逻路上,战士蘸着白雪,一口一口,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诗人笔下“雪山的重阳”,戍边官兵登高望远,“在雪山上眺望万里群山,最明白‘锦绣’与‘多娇’的意蕴”,这意蕴就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就是“战地黄花分外香”。诗人追求的“不一样的诗”,为新时代诗坛吹来一股别开生面的清新之风、一股朝气蓬勃的豪放之风。正如诗人所言:“血性,阳刚,每一个汉字都带着蓬勃的心跳。”

勇士出征,是履行使命的慷慨出征。诗人用壮美的诗行,托起为勇士壮行的酒杯,送上了一曲曲勇士出征的壮歌。在诗人心中,进驻香港是扬眉吐气的出征,“那个神圣的子夜,我们就是锋利的刀,用身影划开雨幕,也划出历史的地平线”。在诗人心中,红海巡航是慷慨激昂的出征,“其实,大国的尊严,就在我们的航迹线上延伸,因为有了青春的远航,士兵的生命才会珍贵无比”。在诗人心中,千里移防是义无反顾的出征,“直上九万里,需要巨大的羽翼,更需要阔大的天空,我要振翅高飞,实现更高远的梦,像鲲鹏,羽毛上刻满雷霆和闪电”。在诗人心中,黄旭华极限深潜是奋不顾身的出征,“这片海,湛蓝的海,祖宗的海,自从有了他,变得如此与众不同”。在诗人心中,武汉抗疫是赴汤蹈火的出征,“我再次出发了,包裹里,裹着满满的爱和感同身受的疼痛,裹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和信念,还有一粒小小的种子,每一粒种子的出征,都会点燃整个春天”。壮士出征,触动了诗人最敏感最深沉的心弦,促使他用真挚的笔触、生动的语言,为出征勇士留下伟岸的身影、唱出真切的壮歌,汇成了强军战歌中的雄壮乐章。正如诗人所言:“一组组词语的雷霆,伴着闪电,在笔尖闪亮碾过,那意境同样妙不可言。”

在诗人心中,军旅生活是历久弥新的记忆,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奋进,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赤诚,有“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胆魄,有“风云帐下奇儿在”的骄傲。诗人于寻常中见奇崛,于细微处见伟岸,于平静中见风雷,营造了龙腾虎跃的青春氛围,渗透了英勇顽强的英雄底色,唤醒了多姿多彩的人生记忆。诗人写道:“我把在军旅岁月走过的路、吃过的粮,全部化作体温,化作酒,折叠出纸上蜿蜒曲折的诗行。”在诗人笔下,“新兵连”是激情燃烧的浴火重生,“新兵连是火炉”“从头到脚贯穿我全身,或许这就是叫淬火”“我已经是一枚钉子,可以穿透任何坚硬的事物,让对手感到永久的疼痛”。在诗人笔下,“拉歌”是激情燃烧的脱胎换骨,“青春在奢侈地燃烧,加入钢铁、加入夜色,加入奔腾的想象,加入一切可以加入的东西,看啊,夜空在熊熊燃烧”。在诗人笔下,“练军姿”是激情燃烧的百炼成钢,“阳光越是锤击,我们越要接近太阳”“即使12级台风吹来,也必须纹丝不动”。在诗人笔下,“齐步走”是激情燃烧的所向披靡,“齐步走,就是永远向前、向前,不喊立定决不止步,去碾压一切困难和危险,即使面对牺牲,也只有一个微笑”……每个片段、每个场面、每次活动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节奏、英雄的本色。正如诗人所言:“我还是要向更深处挖掘,让灵魂在极度疼痛中,发出真正的声音。”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诗人总是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深情歌颂那些激荡在历史进程中的英雄业绩、英雄气概。此时此刻,所有的敬意都化作英雄的诗篇,“可见落日照大旗,可见铁马碾秋风”。在长征路上的险要隘口娄山关,诗人想起毛泽东留下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不朽词句,不由发出对领袖人物雄才大略的礼赞:娄山关“唤醒了千古诗意,诗人在战场上,能听到马蹄声,敲碎群山,能听到金黄的喇叭,吹奏出如血残阳”“一座关是一首诗,金声玉振,响彻万水千山”。在长征路上的重要会址苟坝,诗人想起毛泽东当年深夜提着一盏马灯,找周恩来商量改变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不由发出对历史人物扭转乾坤的敬意:“千军万马的嘶鸣声,前赴后继的冲锋声,在小小的马灯里交汇”“一盏小小的马灯,如声音一样弥漫,渐渐点亮了整个中国”。在“两弹一星”元勋的创业圣地金银滩,诗人想到科技人员扎根荒漠的献身精神,不由发出对科技前辈丰功伟绩的感叹,在诗人眼里“阳光是金,雪山是银,油菜花是金,哈达是银”“金银滩一望无际,遍地是精神的黄金白银”。在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守卫30年的开山岛,诗人听到了“身体融入岩石的声音,血液扎根泥土的声音,呼吸吹拂礁盘的声音”,深情发出对英模人物恪尽职守的讴歌:“一个人,可以在传说中化蝶,两个人,可以在坚守中化为一座岛,在黄海前哨,小小开山岛,就是他们两个人化成的,他们把自己熬成一座岛”。诗人的精神世界,融入一条红色的血脉,融入一片神圣的天地,接住地气,增加底气,贯注生气,实现了诗心的净化、诗意的升华、诗境的跨越。正如诗人所言:“当你充分吸收了本民族的养分,你的诗句才如巨石,在历史的洪流中砰然作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