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张讲台,有一群听众,不限主题、不限时间,你会跟大家“唠”点啥?今年以来,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战勤中队打造了这样一个“第二课堂”:每周安排至少1名官兵走上讲台,给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一个方面的知识,或自己的一段独特经历,以此丰富全员知识面,促进好学氛围养成。
每名官兵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这一堂课的授课人是上等兵张海洋,他的授课题目是《入伍前那段勤工俭学的日子》。
“我的家庭条件很普通,父母都是农民。读大专时,想着给家里减轻负担,我去快餐店应聘兼职,每周在固定的时间段到店里工作。”伴随着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张海洋娓娓道来一段之前不为战友知晓的经历。
张海洋勤工俭学期间,做过快餐店兼职员工,打过零工,当过外卖小哥,这些经历培养了他专注、细心、勤奋、乐观的品质。“入伍后,不论是新训打基础,还是下连学专业,再到现在执勤站岗,每次遇到压力、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过往,激励自己迎难而上。”张海洋说。
在中队一名思想骨干看来,张海洋的这堂课很有代表性:“我们在前期和大家谈心交心时发现,不少战友有特长、知识面广,请他们上台讲一课,能让身边的战友受益。”
副中队长黎澍宇介绍,该中队士兵入伍前有过工作经历的有6人,具有书法、舞蹈、乐器演奏等特长的有5人,对健身、摄影等领域有爱好和研究的有4人……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一个讲台,讲奋斗故事、话强军心语,其实是对经常性思想教育的有益补充,也促进了官兵之间的熟悉了解。
至今,“第二课堂”已举办20余期。不少官兵都说,没想到中队有这么多“宝藏战友”,自己不能虚度光阴,得抓紧时间充电,争取早日登台。
每个故事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谈起对“第二课堂”中哪堂课印象深刻,很多官兵都有自己的选择。
说来也巧,“点赞率”最高的两堂课分别为《武汉的美食》和《武汉的美景》。
“当时临近春节,许多人思乡情绪比较浓,我们就想着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大家。”下士程冲说。这两堂课讲完后,很快又有人请缨登台,相继带来了《西安有座大唐不夜城》《李白在我家乡》等家乡风味浓郁的授课,给大家在春节期间奉上一顿顿“精神大餐”。
下士邓韬鹏入伍前就读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今年上半年,有段时间中队组织体能训练强度较大,不少战士身体出现不适。邓韬鹏主动为战友按摩活络筋骨,同时准备了《从中医角度看肌肉放松》一节课,重点为大家讲解了每次训练前后需要重点活动和放松的关节、肌肉,受到官兵一致好评。
让大家收获良多的,还有下士隽智焕讲述的《我的三次创业经历》。隽智焕家境较为殷实,大学期间在家人支持下,他先后和同学、朋友合伙创业,卖电子设备,办民宿,开健身房,一次次遇挫不馁、迎难而上的经历,给大家带来许多启示。
一级上士王清波认为,每一次听到身边战友特别是年轻战友的经历和故事,都让自己了解到许多军营、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新事物,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名战友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大家相互学习,才能共同进步。”王清波说。
每道风景汇成不一样的精彩
“第二课堂”开办以来,给中队带来哪些变化?不少官兵有这样一个共识:闲暇时间玩手机、打游戏的人少了,用心培养一门兴趣、特长的人,变多了。
下士李晨阳入伍前是一个音乐发烧友,自学过吉他弹唱、组过乐队,还和朋友们一起开过琴行。后来,因为想感受不一样的青春风采,他走入军营。入伍两年多来,学习训练紧张忙碌,李晨阳那把吉他躺在库房里渐渐蒙了灰。
前段时间,受领登上“第二课堂”讲解乐理知识的任务后,李晨阳精心设计课件,找出吉他多次试讲,一堂课下来好评不断。如今每到周末、节假日,连队的文体活动室总能传来阵阵吉他弹唱声。李晨阳说,他现在正利用课余时间为中队战友创作歌曲,下一次登上“第二课堂”,打算把这首歌献给大家。
同样大有收获的还有上等兵方天宇。听战友在“第二课堂”分享了《我当“兵记者”的几点体会》后,方天宇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他找到连队的一名新闻报道员拜师学艺,一有空就琢磨怎么撰写稿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已经发表了好几篇稿件。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队借助打造“第二课堂”,引导人人登台展现风采、讲出精彩,给许多官兵都压上读书学习的“担子”。大家把课余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比着进步、抢着登台,引发一连串积极效应。
一级上士曹博然兴趣广泛、经历丰富,给大家上了《合唱指挥技巧浅谈》和《我在空降兵跳伞的日子》两堂课。中队干部注意到他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计划安排他代表中队参加年底旅里组织的“三会一好”政治教员授课比赛。如今,他正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准备。
“给每个人舞台,还你一片精彩。我们会继续聚焦建连育人、备战打仗,继续把‘第二课堂’办下去,让集体和个人都受益!”中队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