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青春,在绿水青山间绵延
梦想,在浩瀚碧波中奔涌
信念,在时代沃土上扎根


今年7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开幕。经过选拔,来自各部队单位的30余名军队人员齐聚北京,培训后承担短期讲解任务,他们中也有部分文职人员。

结合讲解经历和工作经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感悟党、国家和军队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他们深有感触。本期,我们听听3名担任解说员的文职人员的心得体会。

——编 者

青春,在绿水青山间绵延

■讲述人 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助理工程师、文职人员 方 璐

一天深夜,我梦到了儿时,梦到了兰考的土地……

“走!咱们去张庄村。”刚放学的我,跳上了父亲的自行车后座。

一路上,春风拂过我的面庞。经过幸福路时,红墙青瓦、商铺林立,村口的爷爷端出了一盆黑宝石般的樱桃招呼我们:“咱基地自己种的,尝尝。”盐碱地长出了大樱桃?一口咬下去,酸甜可口,我竟然被“甜”醒了。

这虽然是我做的一个梦,但在如今的兰考,这些已经是生动的现实。

这些年来,摘掉贫困帽子的兰考人民,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毕业后,我回到兰考,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因为这段工作经历,这次我有幸作为文职人员被选拔到军事博物馆参加解说任务,也由此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等内容,感触很深。

“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前几年,兰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兰考走街串巷开展和宣传脱贫工作的日子,让我积累了群众文化工作经验,而在军事博物馆解说的经历,让我在“讲好故事”这件事上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知。

来参观展览的有社会群众,也有外国友人。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也进行了深入思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创新宣教文化工作的形式,借助情感的翅膀传播中国故事,才能做好新时代党和国家声音的传播者,才能使中国故事的“情”与“魂”跨越民族、地域,触动人心。

在“领航强军向复兴”的“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单元展区,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的足迹与成果一一铺开。

“这是乌金猪火腿、凉山苦荞茶……”一次,我讲解着军队帮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时,一群年轻人围上来询问各种展品。

“这是彝族特色服饰‘查尔瓦’,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梭梭拉打村村民送给驻村干部布哈的。布哈也是今年党的二十大代表。”随后,我指着梭梭拉打村牌坊模型讲解,布哈是一名从大凉山深处走出去的武警警官。2017年,武警四川总队决定重点帮扶梭梭拉打村,布哈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目前,该村已经脱贫。

眼前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与在兰考工作时的我年龄相仿。我想起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便告诉大家,我也曾是毕业后重回兰考的青年。一名年轻人指了指身旁的同行者,激动地告诉我:“他也是返乡青年。”他对我笑了笑,用手机拍下了布哈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绶带。

这次讲解结束,我在工作笔记本上写下:“能付出是一种幸福,被需要是一种价值。”这是布哈说过的话、是我想说的话,或许也是深耕在田野大地的返乡青年的心里话。

这些年,无论在地方还是在军营,党都像阳光哺育着我。“加强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今后,作为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文职人员,我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让青春在奋斗强军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梦想,在浩瀚碧波中奔涌

■讲述人 海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职人员 范晨星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要了解新时代十年,便要走近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也是我被选拔到军事博物馆参加讲解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

来到军事博物馆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情绪波动,我就喜欢下班后到八一湖走走,儿时在家乡海边数星星的情景便会浮现脑海——

“一颗,两颗,三颗……咦?海上也有星星。”那时,夜空浩瀚,星光点点,海面波光粼粼,宛若黑色的绸缎上洒满了金箔。妈妈告诉我是月光映在了浪花里,我却始终觉得,那是天上的星星洒向了海里。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考虑到我是党史军史研究员,军事博物馆决定让我为青少年群体上一堂社教课。我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等内容,将课程主题定为“怀抱梦想与脚踏实地”。

课堂上,我向同学们展示了两组图片。一组是1937年陕北窑洞里红军悬挂的军事教育图,另一组则是海军“三舰齐发”的宣传海报。当我问同学们是否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时,一名学生脱口而出:“都有航母!”

是啊,即使身处坑洼窑洞,面对掉渣土墙,人民军队始终怀抱梦想。当红军战士凝望列强先进武器装备时,会想到什么?如果先辈们得知萦绕在几代中国军人心头的“航母梦”已经实现,会有怎样的感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也是对我的一次再教育。

授课结束后,我回到解说岗位,站在“领航强军向复兴”的“深入推进科技强军”单元展区望去,我军现役主战装备模型台上,各型现役主战装备模型整齐列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跃然眼前。

一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驻足于此,久久没有离去。得知我来自海军部队后,老人颤颤巍巍地向我敬了个军礼。这名与人民海军几乎同龄的海军退役老兵,激动地向我讲述他的经历,讲述小艇打大舰的奇迹,讲述他先后将子孙送到海军部队的心路历程。

“想看到我的后辈站上咱们自己的航空母舰”,这是一名海军老兵的朴素心愿。对视间,装备模型台上雕刻的浪花,和老兵眼里蕴含的泪花,奔涌至我的心海。

讲解完毕,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等内容,我再次审视自己的本职岗位和使命责任。

作为党史军史研究员,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要为强军目标服务,讲解工作则是使理论研究成果深入基层、帮助官兵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另一种形式。了解基层官兵的情况,加强对不同时期历史特点的研究,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把历史的智慧运用到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真正做到“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正是我进行课题研究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内容一字一句印进了我的心里。沐浴着“人才强国”的春风,我曾到海外留学,但无论走到哪里,回到党和祖国怀抱的想法从未动摇,我们终将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在奋斗奋进的征程上,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方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当海军研究院来到我的母校宣讲,介绍海军研究院的沿革、职能及发展方向时,我无比坚信,自己多年所学可以在这里躬身践行。

我觉得,儿时仰望的满天星星,真的洒向了海里。

信念,在时代沃土上扎根

■讲述人 联勤保障部队某部护师、文职人员 索 飞

10月16日,我在军事博物馆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当全体同志为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时,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我的姥爷——一个身材高大的山东汉子,平时不苟言笑、雷厉风行,却在病床上唱到“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时老泪纵横。

姥爷是一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淮海战役中,数百万群众动用各种运输车筹运粮食,以“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鱼水深情,助力人民军队创造了战争奇迹。

“战斗惨烈啊!敌人的子弹就像下雨,可给我们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遍地都是啊!”谈到往事,姥爷满怀深情,“他们宁愿自己冻掉脚趾、饿着肚子讨饭,也要把棉服军鞋、米面等送到战士手中。”姥爷说,是党和人民养育了他。

“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时过境迁,当年的“小推车”已然成为历史,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路线和工作作风没有改变,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改变。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想起了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战友们。他们完成任务凯旋那天,我们在单位迎接,当看到曾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战友王春英脸庞消瘦、满眼血丝,微笑着走来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战友们给我讲了很多他们在抗疫一线的经历,因此在军事博物馆每次讲解到这里,我都十分激动。一面面战旗、一枚枚奖章,体现了他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信念,彰显着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本领意志。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结合“领航强军向复兴”的“深入推进改革强军”单元展区,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的理解更加深刻。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人民军队,大幅提升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实现了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后,由联勤保障部队统一指挥和管理,确保第一时间攥指成拳、冲锋陷阵;医疗队的文职人员与现役军人并肩作战,展现了昂扬的精神面貌……回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后全军卫勤力量的第一次大抽组、大联合、大协同,我作为联勤保障部队的一员,作为顺应改革强军大势应运而生的文职人员,感到尤为骄傲和自豪。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曾经,姥爷和他的战友们,以及无数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辈,用汗水、热血甚至生命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如今,我和我的战友们仍会将这颗初心视若珍宝,始终牢记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让理想信念在内心深处铸牢、思想深处扎根,在时代的呼唤中、人民的期待里矢志不渝、笃行不怠。

(本组稿件由于若恒整理)

图①:方璐工作照。图②:范晨星工作照。图③:索飞工作照。摄影:于若恒  制图:贾国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